商品房和公有住房的土地使用权年限的计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土地使用年限怎么算,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对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居住用地70年。所以,一般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那么,对于二手房来说,应该如何计算呢按照规定,应该根据我国土地的取得方式来分别看待。若已购公有住房新占土地是以出让方式取得的,其土地使用年限应按原《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合同》或转让合同和《国有土地使用权证》规定,用出让年限减去已使用的年期计算。若已购公有住房和经济适用住房的土地是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即从该楼第一套房屋首次上市交易之日起核定其土地出让年限,其他房屋上市时,依上述办法分别计算使用年限,最终保证同一宗土地、同一栋楼的土地出让年限终止日相同。其中钢混结构、砖混结构房屋,其土地使用年限最高不超过70年;砖木结构房屋,其土地使用年限最高不超过50年。例如:某栋钢混结构房屋1997年竣工,该楼第一套房屋首次入市交易日期为1999年,其土地使用年限=70年-(1999年-1997年)=68年(2067年止),如该楼第二套房屋于2002年入市交易:其土地使用年限:70年-(2002年-1997年)=65年(2067年止)。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商品房产权年限一般有70年、50年、40年三种。商品房产权年限具体是多少年是和商品房的性质密切相关的。民用住宅用地权属年限最高为70年,工业用建筑用地和综合类用地最高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最高为40年。
商品房产权年限一般有70年、50年、40年三种。商品房产权年限具体是多少年是和商品房的性质密切相关的。 民用住宅用地权属年限最高为70年,工业用建筑用地和综合类用地最高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最高为40年。
-
住宅土地使用权年限计算
住宅土地使用权年限从取得该地的土地使用权之时算起。根据我国法律的规定,住宅建设用地使用权期限届满的,自动续期。续期费用的缴纳或者减免,依照法律、行政法规的规定办理。
2021.03.04 98 -
房屋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如何计算?
计算房屋土地使用权年限的方式是:自开发商取得该地块的土地使用证之日起算,届满继续缴纳土地出让金即可重新取得土地使用权。住宅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工业用地、公益事业性、其他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娱乐用地全国
2020.12.10 125
-
购买商品房和公有住房土地使用权的年限是怎么来计算的?
土地使用年限怎么算,我国《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12条对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作了明确的规定,其中居住用地70年。所以,一般住宅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那么,对于二手房来说,应该如何
2022-04-16 15,340 -
商住房土地使用年限
商住土地使用年限情况为七十年。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的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住用地七十年; (二)工业用地五十年; (三)教育、科技、文化
2022-06-06 15,340 -
商住房的土地使用权的年限是多久
根据《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第四项的规定,商住房土地使用年限最高为四十年。《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第十二条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高年限按下列用途确定: (一)居
2022-07-11 15,340 -
商品房的土地使用权年限是多久?
商品房产权年限一般有70年、50年、40年三种。商品房产权年限具体是多少年是和商品房的性质密切相关的。民用住宅用地权属年限最高为70年,工业用建筑用地和综合类用地最高为50年,商业、旅游、娱乐用地最高
2021-07-23 15,340
-
01:13
商住用地使用年限多少年
商住用地使用年限是50年。住宅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70年,商住用地全国统一执行的土地使用年限为50年,届满后可以根据当时的地价水平补缴土地出让金,再次申请土地使用权。《城镇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和转让暂行条例》规定,土地使用权出让最
2,054 2022.05.11 -
01:02
没有土地使用证的房子算违建吗
没有土地使用证的厂房是违章建筑。因为违章建筑是指未取得拟建工程规划许可证,在规划区以外建设,违反《土地管理法》、《城乡规划法》、《村庄和集镇规划建设管理条例》等,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动工建造的房屋及设施。违章建筑主要包括: 1、未申请或申请未
4,911 2022.04.17 -
00:56
私人宅基地的土地使用年限
我国私人宅基地,主要是基于农村集体组织的成员权所分配得来。一般每户一份宅基地,此宅基地没有使用年限。宅基地是我国广大农民最根本的居住保障,因此宅基地使用权人不能将宅基地使用权进行转让,否则将无法保证农民的基本保障,极易造成社会流民问题。其次
1,78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