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是怎样给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子女抚育费可以采取以下的给付方式:一是定期给付和一次性给付。可依父母的职业情况而定,原则上应定期给付,这主要是指有固定收入或虽无固定收入,但每月都有相当收入的父或母,应按月给付;从事农业生产或收入较高的父母,可按季或年给付;特殊情况下,也可一次性给付,如当事人有充分的经济能力,有条件一次性给付的;对于涉外、涉华侨、涉港澳台同胞的离婚案件,对子女的抚育费一般都做一次性给付的处理,以免日后发生执行困难。二是以物折抵。这种方法,主要适用于没有经济收入的一方或下落不明的一方。在这种情况下,按照确定的子女抚育费所要给付的数额,用归属与无经济收入一方或下落不明一方的财物,以相当的数额,折抵抚育费,交付抚养子女的一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后子女抚养费应当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数额,如果双方没办法协商一致的,可以通过法院判决。法院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以依据当年总收入或者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以适当提高或者降低上述比例。
-
离婚后不给孩子的抚养费怎样办
男女双方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的,抚养孩子的一方可以要求对方支付抚养费,也可以向法院起诉对方。依据《民法典》的规定,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的,未成年子女或者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要求父母给付抚养费的权利。所以离婚后一方不给付抚养费的,另一方可
2021.02.18 104 -
离婚后怎样给孩子要抚养费
对于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可以由不直接抚养方定期给付,一般以月或季或年给付;也可以一次性给付,以需要抚养子女到十八周岁为止,计算将子女抚养至十八周岁所需的抚养费总数并一次性给付完毕,如果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则可以用其财物折抵子女的抚
2021.04.25 93 -
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是谁给?
夫妻双方生育的孩子,无论结婚还是离婚,双方都有抚养的义务,抚养费一般情况下是各自承担一半。对于取得抚养权的一方而言,还要承担生活上的照顾义务,另一方则出资即可,一般是自己收入的20%到30%之间,收入高的适当多出一点。抚养费的标准一般按月工
2020.03.01 101
-
离婚后,怎样给孩子的抚养费
一是夫妻双方协商,另外就是上法院起诉。 另外,关于子女抚养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
2022-04-15 15,340 -
离婚后怎样给孩子的抚养费?
1、《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8条规定: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2、第9条规定: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2022-05-11 15,340 -
离婚后怎样给孩子的抚养费
按照法律的规定,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应当支付抚养费,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
2022-03-30 15,340 -
离婚后孩子抚养费怎样给孩子抚养费的方式
父母离婚只是婚姻关系的结束,子女的抚养教育不因婚姻的结束受到影响。离婚后抚养费的给付方式可以由离婚的夫妻双方由双方协议确定,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子女抚育费可以采取以下的给付方式:
2022-05-25 15,340
-
01:07
离婚孩子抚养费怎么给
夫妻离婚后,关于子女抚养费的计算,我国法律作出以下几点规定: 1、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当事人应当承担子女的抚养义务,不抚养子女的一方,应承担子女的抚养费用; 2、承担子女的抚养费包括生活费、教育费、医疗费用等等; 3、有固定的收入的一方,子
990 2021.04.25 -
00:49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该怎么办
离婚后不给孩子抚养费,可以向法院起诉。向法院起诉,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1、当父母之中有任意一方不履行法律所规定的抚养义务时,未成年人有权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不履行抚养义务的父母一方承担; 2、抚养费纠纷一般由被告住所地法院管辖。被
527 2022.07.02 -
01:10
怎么计算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
计算离婚后孩子的抚养费,分以下两种情况: 1、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2、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
648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