判给子女抚养费的两种方式分别是什么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 1、由父母双方协议。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予准许。但是,协议应当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为了防止父母双方损害子女利益的发生,婚姻登记机关或人民法院应当认真根据双方的经济状况、能力、子女的需要、当地的生活、教育水平等进行审查,如果协议不利于子女的,就不应准许。 2、由人民法院判决。双方协议不成,或者其协议不予准许时,应由人民法院从保护子女合法权益、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出发,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依法做了判决。相关法规第五条不符合人口与计划生育法第十八条规定生育子女的流动人口的社会抚养费的征收,按照下列规定办理: (一)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现居住地的,由现居住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现居住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二)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在其户籍所在地的,由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户籍所在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 (三)当事人的生育行为发生时,其现居住地或者户籍所在地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均末发现的,此后由首先发现其生育行为的县级人民政府计划生育行政部门按照当地的征收标准作出征收决定。当事人在一地已经被征收社会抚养费的,在另一地不因同一事实再次被征收社会抚养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子女抚养费可以定期给付,有条件的也可以一次性给付。父母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以用其财物折抵抚养费。 具体的给付方式可以由双方协商,根据自身实际情况确定。
子女抚养费的支付方式是:按照双方约定的方式支付。一般为按月支付,有条件的可以一次性给付。若双方无法协商一致的,可以据此向人民法院起诉,由法院依法判决。
-
子女抚养费是以什么样的方式给?
给子女抚养费的方式:一般情况下,抚养费应当按照当事人约定的期限,定期给付,例如,一月一付。但若当事人协商不成的,可以提起诉讼,由人民法院判决。
2021.03.14 101 -
-
孩子抚养费是以何种方式给?
《民法典》规定子女抚养费的支付时间以及方式应当由双方协商决定,可以一次性支付,也可以按月支付。抚养费应当包括生活费、医疗费以及教育费等。抚养费的多少与当地实际生活水平相关。
2021.01.02 98
-
子女抚养费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 1、由父母双方协议。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予准许。但是,协议应当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
2022-04-07 15,340 -
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是什么,抚养费
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 1、由父母双方协议。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予准许。但是,协议应当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
2022-04-07 15,340 -
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 1、由父母双方协议。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予准许。但是,协议应当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
2022-04-27 15,340 -
请问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是什么?
确定子女抚养费承担的两种方式: 1、由父母双方协议。父母通过平等自愿协商,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应予准许。但是,协议应当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不得损害子女的合法权
2022-04-07 15,340
-
01:29
离婚后孩子判给女方抚养费怎么给离婚后孩子判给女方抚养费的给付如下: 1、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 2、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
714 2022.09.24 -
01:00
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都可以给女方吗两个孩子的抚养权都可以归女方。抚养权并不是说法院都会判决一人一个。判决抚养权一人一个,表面上看好像是对父母公平的,但是对于孩子来说,可能给孩子造成更大的伤害。确定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不能够机械的平均分配一人抚养一个孩子,而应该去考察孩子到底跟
1,718 2022.05.11 -
01:11
女方不给抚养费怎么办女方不支付子女抚养费的,男方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不能独立生活的子女具有法定的抚养义务。抚养费的具体数额,可以由父母双方共同协商决定,就抚养费的有关问题达成明确具体的协议,不损害子女的合法权益的,法
3,211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