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复注销身份证信息后怎么恢复?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因双重户口而被注销的户籍,其对应的身份证,是不能恢复的: 1、根据我国《户口登记条例》第6条的规定,每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常住户口所在地登记为常住人口,双重户口是不允许的; 2、因此,当事人只能凭本人在本地的常住户口本原件,去对应的辖区派出所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一,《中华人民共和国户口登记条例》的规定:第六条公民应当在经常居住的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一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地方登记为常住人口。二,《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第七条公民应当自年满十六周岁之日起三个月内,向常住户口所在地的公安机关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未满十六周岁的公民,由监护人代为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第十条申请领取居民身份证,应当填写《居民身份证申领登记表》,交验居民户口簿。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驾驶证注销后的恢复方法如下:驾驶证因未提交体检证明被注销的,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明、驾驶证前往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办理驾驶证恢复业务;在有效期内或者超过有效期不满一年的,均可以在补交体检证明后恢复驾驶资格;驾驶证超过有效期一年以上,按照驾驶证有效期满的有关规定注销,考试科目一后可恢复;超过有效期三年以上,需要重新考试全部科目后恢复。
一般在服刑期间,你的身份证由监狱方暂扣。刑满释放后身份证还在有效期内,就可以继续用,不要重新办理。如果是过期了,应去所在户口地的派出所换领身份证。
-
驾驶证注销后怎么恢复?
驾驶证注销后可以重新申请相应准驾车型的机动车驾驶证考试,通过考试重新取得驾驶证即可恢复驾驶资格。申请时应当填写申请表,并提交申请人的身份证明、县级或者部队团级以上医疗机构出具的有关身体条件的证明。
2020.07.20 128 -
驾驶证注销后怎么恢复
驾驶证注销后是不能恢复的,需要重考。因醉酒驾驶机动车,驾驶证被吊销的,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醉酒驾驶营运机动车的,十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因饮酒驾驶证营运机动车,被吊销的,五年内不得重新取得驾驶证;发生重大道路交通事故肇事逃逸逃逸,构
2020.12.27 166 -
驾驶证注销后要怎么恢复
驾驶证因未提交体检证明被注销的,可携带本人身份证明、驾驶证前往市交警支队车管所办理驾驶证恢复业务:在有效期内或者超过有效期不满一年的,均可以在补交体检证明后恢复驾驶资格;驾驶证超过有效期一年以上,按照驾驶证有效期满的有关规定注销,考试科目一
2020.04.04 118
-
重复户口注销后身份证怎么恢复
因双重户口而被注销的户籍,其对应的身份证,是不能恢复的: 1、根据我国《户口登记条例》第6条的规定,每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常住户口所在地登记为常住人口,双重户口是不允许的; 2、因此,当事人只能凭本人在本
2022-03-15 15,340 -
重复户口注销身份证如何恢复
因双重户口而被注销的户籍,其对应的身份证,是不能恢复的: 1、根据我国《户口登记条例》第6条的规定,每个公民只能在一个常住户口所在地登记为常住人口,双重户口是不允许的; 2、因此,当事人只能凭本人在本
2022-04-29 15,340 -
注销的身份证怎么恢复
被注销的身份证号码,原则上,是不能恢复的:1,当事人的身份证号码变更的,在法律上来说,就不是同一个人了;2,我国的户籍政策规定,每个公民只能对应一张身份证,一个户口本;3,如果当事人是因双重户口被注销
2022-02-06 15,340 -
身份证注销后有户口怎么恢复
当事人无户籍,可以到所在地户籍派出所说明情况,依照自身实际情况申请办理恢复户籍手续。《关于解决无户口人员登记户口问题的意见国办发〔2015〕96号》规定: 二、依法为无户口人员登记常住户口: (四)被
2022-03-14 15,340
-
01:07
身份证被注销了还能恢复吗
身份证被注销了一般不能恢复。如果当事人能提供证据,证明当事人的身份证号,是由于派出所工作人员的工作失误而被注销的,派出所工作人员经核实后,会给予恢复。如果当事人是因双重户口被注销的,是不能恢复身份证号的。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居民身份证登记的项
11,333 2022.04.17 -
01:03
社保卡注销后能恢复吗
社保卡注销后不能恢复。社保对应的是个人账户,是用身份证信息注册的,但是社保的交纳,分为集体和个人两部分,集体交纳的部分多,个人交纳的部分少,如果营业执照注销,会影响到集体的交纳的部分,也就是说,需要把集体的份额也由个人来交,这样就不影响个人
15,307 2022.05.11 -
01:01
参保人信息重复怎么回事
参保人信息重复的原因如下:1、制度设计缺陷导致重复参保。我国医疗保障制度中城乡居民因身份不同而拥有不同的医疗保障制度,农村居民参加“新农合”、有职业的城镇职工参加“职工医保”、无业的城镇居民参加“居民医保”,不同人群筹资标准、医疗保障待遇等
4,21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