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双方被刑事拘留后可以起诉离婚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原告就其诉讼请求需要提交相应的证据予以证据,比如财产的证据,孩子抚养的证据; 第四,法院立案后会进行调解,如果调解不成会开庭审理,并作出判决。 《民事诉讼法》 第二十二条下列民事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 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一)对不在中华人民共和国领域内居住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二)对下落不明或者宣告失踪的人提起的有关身份关系的诉讼; (三)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诉讼; (四)对被监禁的人提起的诉讼。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女方可以因为男方被拘留而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对被采取强制性教育措施的人提起的离婚诉讼,由原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原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原告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
遭家暴男方被刑事拘留,现在能离婚,协议离婚的只要夫妻自愿离婚,并对子女抚养、财产以及债务处理等事项协商达成一致,就可以去婚姻登记机关办理离婚手续;或是向人民法院起诉离婚,人民法院判决准予离婚的,判决生效就解除了婚姻关系。
-
夫妻双方伤残可以起诉离婚吗
夫妻一方伤残可离婚。正常人和残疾人离婚没有特殊规定,当事人可以诉讼离婚,也可以协议离婚。诉讼离婚是一方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法院审理后,能确定夫妻感情破裂,调解无效的,应当判决准予离婚。协议离婚是双方协商一致,签订离婚协议书后向民政局申请离婚
2021.02.20 110 -
对方被刑事拘留了可以起诉吗
对方被刑事拘留了,可以起诉,如果当事人要提起民事诉讼,只要符合起诉的法定条件即可,即原告要与案件有直接利害关系,要有明确的被告,要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及事实和理由等。
2020.12.05 178 -
对方被刑事拘留了可以起诉吗
对方被刑事拘留的,也可以起诉。 只要符合以下条件,即使对方被刑事拘留,当事人也可以去人民法院提起民事诉讼: 1、原告是与本案有直接利害关系的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 2、有明确的被告; 3、有具体的诉讼请求和事实、理由; 4、属于人民法院受理
2022.06.06 666
-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吗?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
2022-04-21 15,340 -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吗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
2022-04-18 15,340 -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吗,起诉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
2022-04-15 15,340 -
夫妻两方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还可以起诉离婚吗
夫妻一方被刑事拘留,另一方可以去法院起诉离婚。 起诉离婚需要以下程序: 第一,原告提起民事诉讼,向有管辖权的法院申请立案。 第二,申请立案的时候需要提交本人身份证,结婚证,起诉状,以及诉讼费。 第三,
2022-04-28 15,340
-
02:05
一方被拘留能起诉离婚吗
夫妻一方被拘留,另一方可以起诉离婚。首先,要确定管辖法院,如果羁押时间尚未超过一年的,应当向原告住所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如果羁押时间超过一年的,则应当向被告被羁押地基层人民法院提起诉讼。需要的证件有身份证、户口簿、结婚证等。如果男女双方
1,805 2022.04.15 -
00:57
被刑事拘留可以保释吗
犯罪嫌疑人被刑事拘留后,满足条件的可以向公安机关申请取保候审。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事诉讼法》的规定,符合下列情形之一的,可以取保候审:可能判处管制、拘役或独立适用附加刑;可能判处有期徒刑以上刑罚,取保候审不致发生社会危险等。满足取保候审的
1,102 2022.05.11 -
01:18
被刑事拘留可以取保吗
一般情况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果已经被采取了刑事拘留的强制措施,只要满足了取保候审的法定条件,是可以取保候审的,但前提是一定要满足取保候审的条件。具体而言,《刑法》第六十七条就对取保候审的条件做出了规定,根据该条规定的内容,人民法院、人民
865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