减刑假释最新政策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办理减刑、假释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一条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第二条“确有悔改表现”是指同时具备以下四个方面情形:认罪悔罪;认真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积极参加思想、文化、职业技术教育;积极参加劳动,努力完成劳动任务。 对罪犯在刑罚执行期间提出申诉的,要依法保护其申诉权利,对罪犯申诉不应不加分析地认为是不认罪悔罪。 罪犯积极执行财产刑和履行附带民事赔偿义务的,可视为有认罪悔罪表现,在减刑、假释时可以从宽掌握;确有执行、履行能力而不执行、不履行的,在减刑、假释时应当从严掌握。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的适用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起始时间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以上方可减刑;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六个月以上方可减刑;十年以上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二年以上方可减刑。有期徒刑减刑的起始时间自判决执行之日起计算。
减刑假释2022年最新政策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以上方可减刑;五至十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六个月以上才可以减刑;超过十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二年以上才可以减刑。被判处低于十年有期徒刑的罪犯,两次减刑之间相隔必须大于或等于一年。
-
减刑假释2023最新政策
假释是激励罪犯改造的刑罚制度,减刑、假释的适用应当贯彻宽严相济刑事政策,最大限度地发挥刑罚的功能,实现刑罚的目的。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罪犯减刑起始时间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以上方可减刑;五年以上不满十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六个
2022.12.29 655 -
减刑假释2021最新政策
减刑假释2021最新政策为:不满五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以上方可减刑;五至十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一年六个月以上才可以减刑;超过十年有期徒刑的,应当执行二年以上才可以减刑。被判处低于十年有期徒刑的罪犯,两次减刑之间相隔必须大于或等于一年
2021.03.04 1,401 -
2022年最新减刑假释新政策
2022年最新减刑假释新政策为: 1、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其中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应当减刑; 2、对于被判处有期徒刑的,执行原
2022.04.14 2,068
-
减刑假释新政策是什么
1、刑法对于减刑的政策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性、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表现优异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但是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性,减刑后实际执行的期限不能少于原
2022-11-03 15,340 -
减刑假释新政策是什么?
1、刑法对于减刑的政策规定: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性、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表现优异或者有重大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但是对于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性,减刑后实际执行的期限不能少于原
2022-11-15 15,340 -
2019年减刑假释最新政策
为正确适用刑法、刑事诉讼法,依法办理减刑、假释案件,根据刑法、刑事诉讼法和有关法律的规定,制定本规定。第一条根据刑法第七十八条第一款的规定,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
2022-03-14 15,340 -
职务犯罪最新减刑假释政策是什么
如果利用自己的职务之便,进行违法犯罪的,属于职务犯罪,同样会被追究刑事责任。如果罪犯满足减刑假释条件的,可以向人民法院申请减刑或者假释。
2022-07-05 15,340
-
00:59
最新监狱减刑政策2021年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及最新的司法政策,被判处管制、拘役、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期间,如果认真遵守监规,接受教育改造,确有悔改表现的,或者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确有悔改表现”应当同时认罪悔罪;遵守法律法规及监规,接受教
1,957 2021.03.27 -
01:20
监狱减刑2020新政策
根据《刑法》关于减刑条件的有关规定: 对于被判处拘役、管制、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其服刑期间,如果严格遵守监狱规定,积极接受教育改造,且确有悔改表现的,或有立功表现的,可以减刑; 有以下重大立功表现之一的,应该减刑: 1、阻止他人
1,671 2021.03.24 -
01:05
宅基地继承最新政策是什么
宅基地的性质是集体土地,归村集体所有,村民只有使用权,没有所有权,按照《继承法》有关遗产内容的第三条中,不属于遗产继承范围,不能继承。宅基地只能在本村团体内流通。依据《土地处理法》,宅基地并不是实在含义上的产业,仅仅一种使用权,拥有权归村团
3,0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