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诉讼时效有期限是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个两年的诉讼时效的问题,也就是说,在两年内不起诉的,将因超过诉讼时效而丧失胜诉权,但自然债务仍是存在的,不是无效的问题,债权人仍可以向债务人索要。但诉讼时效也个起算点的问题,如果是欠条且欠条中没有其他还款截止日等约定,通常自写欠条之日起算两年。如果是写的借条但借条上已写清了还款日期的,则应从写清的还款日到期后第二天起算两年诉讼时效,如果没有写明还款期间,则从债权人向债务人主张债权之日或者从债务人同意偿还之日算两年。所以,本案中因为没有写清还款日期,则诉讼时效要从主张债权之日或者债务人同意偿还债务之日起算两年诉讼时效,你这种情况可以起诉,不是上诉,上诉是指不服一审判决的,当事人在法定期限内上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借条诉讼时效是三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任何人都有可能会遇到借钱给别人或者向别人借钱的时候,如果是后者,最怕遇到借钱不还的人,在这种情况下,要想要回自己借出的钱就只有向法院提起诉讼这一种办法了。不超过20年,可以随时主张,但在主张后就开始计算3年的时效,3年内催了,又再3年,一直到20年以后就失效了。
-
借条诉讼时效有效期是多久
借款欠条纠纷的诉讼时效是三年。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期间为三年。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法律另有规定的,依照其规定。但
2021.04.01 251 -
没有还款期限的借条诉讼时效是多久
诉讼时效是指权利人在法定期间不行使权利,就丧失了请没有履行期限的债务关系,债务人可以随时向债权人履行义务,债权人也可以随时要求债务人履行义务,但应当给对方必要的准备时间。因而其3年的普通诉讼时效从权利人主张权利而义务人拒绝履行义务之日起计算
2021.01.18 143 -
有借条诉讼时效是多久
借条诉讼时效一般为3年,最长为20年。借条的诉讼时效,指能得到法律保护的期限。借条的有效期要看是否约定了还款时间,如果写明了还款日期,那么诉讼时效就从还款到期的次日起计算3年。如果没有约定归还时间,则最长诉讼时效为20年。
2021.03.22 92
-
借条的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法律规定,借条的诉讼时效期限是3年,从借条上注明的还款期限之日起算。超过3年出借人未向人民法院主张权利的,人民法院将不再保护。对没有注明还款日期的借条,出借人可以随时向借款人要求还款,诉讼时效应从出借
2022-04-03 15,340 -
借条诉讼时效是多久,借条诉讼有效期是多长时间
借条上明确约定还款时间时,则诉讼时效的计算自约定的还款时间起两年内。民事诉讼的有效期是(债权人)“知道或应当知道自己的合法权益被侵犯之日起,两年内”有效。举例:甲借乙的钱,2003年12月7日借,20
2022-07-09 15,340 -
没有还款期限借条诉讼时效是多久
借条本身没有期限限制,但是借款纠纷中没有还款期限的,诉讼时效是三年,从债权人要求债务人履行还款义务之日起开始计算。在三年内,债权人可以依法向法院起诉维权;超过三年的,对方当事人可以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辩
2022-06-11 15,340 -
借条没有还款期限,诉讼时效是多久
欠条不同于借条。从文义上理解,所谓“欠条”本来就是债务人应给债权人的款项,只是债务人因各种原因不能及时给付才出具的凭据。债务人出具欠条时,债权人就应该知道自己的权利受到侵害。因此,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欠
2022-04-23 15,340
-
01:08
借条诉讼有效期多长时间
借条在债务人还清全部款项时失效,在此之前,债权人均可以借条为证据到人民法院起诉债务人。但是,一般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应当知道时起算,但是如果自其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已经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也就是说,如果债务人
1,889 2022.04.17 -
01:07
民事诉讼时效期限是多久
根据我国民法总则的规定,一般的民事诉讼时效为三年。诉讼时效期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算,如果其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民事诉讼时效届满之后,权利人并不会丧失起诉权,但义务人有提出不履行义务的抗
7,070 2022.04.17 -
00:57
借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有效
借条是不存在有效期限的。借条生效后,应当永久具有法律效力,不会因一定的时间丧失法律效力,借条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54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