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想欠信用卡很多元钱的钱不还会坐牢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信用卡欠钱没还的问题,需要具体分析,举个例子,刑法第196条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五万元以上五十万元以下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使用伪造的信用卡,或者使用以虚假的身份证明骗领的信用卡的; (二)使用作废的信用卡的; (三)冒用他人信用卡的; (四)恶意透支的。 恶意透支,是指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恶意透支是信用卡业务中的主要风险形式,属于信用卡诈骗的一部分。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欠信用卡的钱很多还不起可以坐牢。信用卡诈骗的追诉标准是:非法使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数额在五千元以上的;恶意透支,数额在一万元以上的。经发卡行催收两次后超过三个月仍不归还的。
信用卡欠钱不还一般不会坐牢。若恶意透支构成信用卡诈骗罪的,可能会判刑坐牢。信用卡诈骗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利用信用卡进行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即对借款前行为人的心理是否打算还钱或明知自己不能还钱为前提。
-
信用卡欠钱不还会坐牢吗
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你卡片并将你列为禁入类客户(黑名单),同时还可能起诉你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法院强制执行。 起诉后拒不还款且欠款金额超过1万的,法院会依据刑法第196条信用卡诈骗罪来量刑。
2020.07.02 156 -
欠信用卡钱不还会坐牢吗
欠信用卡钱不还的不一定会坐牢。恶意透支不足一万,不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不能定罪判刑,只能通过民事诉讼来解决纠纷。而恶意透支在一万元以上的,有可能构成信用卡诈骗罪,会予以立案追诉,可能会坐牢。恶意透支数额较大的,将会处以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
2022.04.17 603 -
欠信用卡钱不还会坐牢吗?
欠信用卡钱不还一般不会坐牢。若信用卡逾期超过三个月或银行催款两次以上还不还款的,银行会冻结卡片并列为禁入类客户,同时还会起诉信用卡诈骗及恶意透支,法院强制执行。起诉后拒不还款且欠款金额超过1万的,法院会依据信用卡诈骗罪来量刑。进行信用卡诈骗
2022.04.07 171
-
信用卡不还会坐牢吗,欠钱多少会坐牢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 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以上二十万元以下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五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
2022-06-01 15,340 -
信用卡欠钱不还, 会坐牢吗
信用卡欠款不还,是否构成犯罪,只要是根据欠款金额和时间确定的,如果是超过两个月的信用卡欠款不归还,且不和银行主动联系,就构成恶意透支,当恶意透支数额达到一定数额后就构成刑事犯罪,具体规定如下: 最高人
2022-05-07 15,340 -
信用卡欠钱不还会坐牢吗?
1、信用卡欠款不还,可能坐牢,可能不是。 2、坐牢是因为不还的情形符合刑事犯罪。 3、法律规定: 《刑法》 第一百九十六条有下列情形之一,进行信用卡诈骗活动,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
2022-08-03 15,340 -
信用卡欠钱不还会坐牢吗
1、如属于恶意透支的,则涉嫌信用卡诈骗罪。即持卡人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并且经发卡银行催收后仍不归还的行为; 2、刑法规定,数额较大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二万元
2022-04-12 15,340
-
01:02
欠信用卡钱坐牢还用还钱吗
恶意透支信用卡,不一定需要坐牢。但是,如果行为人明知道自己没有偿债能力,仍然恶意透支信用卡,在经过发卡行两次有效催收之后,仍然躲避还款的,这时候行为人就可能会构成刑法上的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注意的是,因为被定为信用卡诈骗罪,需要接受刑事处罚的
5,321 2022.04.15 -
01:27
信用卡欠款多少不还会坐牢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九十六条以及其他相关规定,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超过规定限额或者规定期限透支信用卡,并且经发卡银行两次催收后超过3个月仍不归还的,构成信用卡诈骗罪。对于信用卡诈骗罪应根据情节严重程度和数额大小处以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
2,707 2022.04.17 -
01:07
信用卡不还会坐牢吗
信用卡不还,如果被认定为信用卡诈骗的,则要负刑事责任,就有可能坐牢。 信用卡诈骗罪,以违反法律的占有为目的,违反信用卡管理法规,通过信用卡实施诈骗活动,骗取财物数额较大的行为。最严重的信用卡诈骗行为是伪造和冒用两种,其次是恶意透支。 持
13,5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