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地铁规划规划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已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应当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轨道交通项目应当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控制区和影响区内进行建设的,应当符合轨道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已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按照下列标准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一)地下车站与隧道结构外侧50米内;(二)地面和高架车站以及线路轨道外边线外侧30米内;(三)车站出入口、通风亭、变电站等建(构)筑物外边线外侧10米内。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定的近期建设轨道交通项目按照下列标准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一)轨道交通线路中心线两侧各15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规划控制区外两侧各20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对于线路曲线段、上下行线路分别位于建 (构)筑物两侧等特殊地段以及项目环境影响评价报告有明确要求的,根据轨道交通管理的有关规定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二)轨道交通建设规划确定的轨道交通场站及其附属设施结构外边线外侧不少于10米(地面通风亭处按结构外边线不少于15米)划定为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特殊困难条件下经论证按照不少于5米划定规划控制区,规划另有要求的按照规划要求确定;轨道交通车站不设立轨道交通规划影响区。(三)尚未编制线路及场站总平面规划的轨道交通项目,普通车站按照宽度100米、B型车长度250米、A型车长度300米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带配线(停车线、渡线、待避线)的车站按照宽度100米、B型车长度600米、A型车长度700米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四)设定轨道交通场站规划控制区应当同时满足交通配套设施设置、环保、消防等要求。轨道交通场站规划控制区一经确定,轨道交通场站及其附属设施结构外边线后退规划控制区边界应当不小于5米,因条件无法达到的,经论证不小于3米;距现状建(构)筑物应当不小于10米,因现状条件无法达到的,经论证不小于3米。轨道交通线网规划确定的远期建设的轨道交通项目应当划定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其划定标准参照本条第三款相关规定执行。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地铁四期规划按照以往三个规划出炉的时间惯例,2023年上半年地铁四期规划审批结果很大可能出炉。根据郑州市十四五整体规划发展来看,核心板块都会由TOD带动,这就是所谓的轨道交通与组团新区及核心板块联动的新模式,未来小李庄站将涉及地铁、公交、快线、普线铁路等形成新的枢纽优势,以“站+产+城”三位一体的理念,以战场建设为切入点,以服务经济为抓手,以城市魅力提升为重点方向,打造管城商都新区的大城市枢纽,带动城南更好地发展,为促进郑州主城与副城的融合奠定基础。
-
郑州地铁规划
已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应当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轨道交通项目应当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控制区和影响区内进行建设的,应当符合轨道交通管理的有
2022-03-22 15,340 -
郑州地铁规划图
已建成和在建的轨道交通项目应当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轨道交通项目应当设立轨道交通规划控制区和规划影响区。在轨道交通规划控制保护地界、规划控制区和影响区内进行建设的,应当符合轨道交通管理的有
2022-04-01 15,340 -
苏州地铁地铁规划
轨道交通规划应当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轨道交通规划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用地控制规划以及轨道交通与地面交通一体化换乘设施规划。轨道交通规划由市规划行政主管部门会同市住房
2022-03-16 15,340 -
杭州地铁规划
轨道交通规划应当纳入城市总体规划,并与土地利用总体规划相衔接。轨道交通规划包括轨道交通线网规划、轨道交通线网各线路的详细规划以及与详细规划相衔接的各专项规划。轨道交通规划应当符合城市经济社会发展需要,
2022-03-23 15,340
-
01:01
城镇规划建设用地范围什么意思城市用地是城市规划区范围内,赋以一定用途和功能的土地的统称,是用于城市建设和满足城市机能运转所需要的土地。城市建设用地是指城市用地分类中的居住用地、公共设施用地、工业用地、仓储用地、对外交通用地、道路广场用地、市政公共设施用地、绿地和特殊用
6,486 2022.04.17 -
01:12
出让地和划拨地的区别土地划拨和出让的区别在于其所收取的相关的费用规则不一样,另外土地的使用的权限和使用年限等不一样。在土地划拨和土地出让之间,土地划拨更为稳妥,人们也更倾向于土地划拨。因为土地出让的话需要收取一定的费用。也就是说,人们需要交一笔土地金。而对于土
3,231 2022.04.17 -
00:54
开发商擅自改变小区规划怎么维权开发商擅自改变小区规划,可以通过以下方式维权: 1、可以直接找开发商,双方进行协商和沟通,这也是解决纠纷的最常见途径。可以与开发商可以采用口头、书面等多种形式和对方协商沟通,找到解决纠纷的途径; 2、可以向消费者协会投诉。开发商擅自改变小区
3,28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