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业主该如何处理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的业主可以搜集相关的证据去当地房管局物管科反应和维权的。二、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导致业主人身、财产安全受到损害的,应当依法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第三十七条物业管理用房的所有权依法属于业主。未经业主大会同意,物业服务企业不得改变物业管理用房的用途。第四十九条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不得改变用途。业主依法确需改变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应当在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后告知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确需改变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应当提请业主大会讨论决定同意后,由业主依法办理有关手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业主拒交物业费物业公司应先行与业主进行协商并发出催告,经催告后在合理期限内业主仍未缴纳的,物业公司可以作出起诉业主的决定,要求业主支付物业费并承担滞纳金、违约金等损害赔偿。
业主欠物业费,业主委员会应当督促其限期交纳;逾期仍不交纳的,物业服务企业可以向人民法院起诉。业主和物业服务企业之间签订了《物业服务合同》,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一定标准的服务,业主应当按时交纳物业服务费。业主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的行为,不仅违反了物业服务合同约定,也是对按时缴费的其他业主的利益的侵害,是对业主共同利益的侵犯。所以,业主逾期不交纳物业服务费用的,应当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
物业该怎么处理业主私自占用公共区域
业主私自占用公共区域,物业可以处理。业主占用公共区域侵犯相邻业主的权益,业主、业主委员会、物业管理企业可以要求其停止占用,造成共用部位损坏的可以要求其承担赔偿责任。
2020.03.19 399 -
物业管理区域的共用设施可以改变用途吗
物业管理区域内按照规划建设的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不得改变用途。业主依法确需改变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应当在依法办理有关手续后告知物业服务企业;物业服务企业确需改变公共建筑和共用设施用途的,应当提请业主大会讨论决定同意后,由业主依法办理有
2020.01.16 168 -
物业管理区域的共用设施可以改变用途么?
物业管理区域的共用设施不可以改变用途。改变物业管理区域共用设施的行为构成对物业服务合同的违约,违反物业服务合同、未按合同约定履行自身义务的可以责令限期改正。
2020.04.12 123
-
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业主该如何维权?
一、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的业主可以搜集相关的证据去当地房管局物管科反应和维权的。二、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
2022-04-03 15,340 -
公共场所改变物业用途,业主如何维权
一、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的业主可以搜集相关的证据去当地房管局物管科反应和维权的。二、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
2022-04-25 15,340 -
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业主如何维权?
一、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的业主可以搜集相关的证据去当地房管局物管科反应和维权的。二、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
2022-04-07 15,340 -
物业如何改变公共场所用途
一、物业改变公共场所用途的业主可以搜集相关的证据去当地房管局物管科反应和维权的。二、依据《物业管理条例》第三十五条物业服务企业应当按照物业服务合同的约定,提供相应的服务。物业服务企业未能履行物业服务合
2022-04-23 15,340
-
01:10
营业执照吊销未注销该如何处理
国家相关法律规定,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责令关闭或者被撤销的,公司应当解散。营业执照吊销未注销可能会被处以罚款,此时是应当及时地注销解散公司。营业执照吊销未注销的处理如下: 1、公司依规开展清算,创立清算小组进行清算工作中,通告债务人审报债务
22,973 2022.10.12 -
01:17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如何处罚
聚众扰乱公共场所秩序、交通秩序罪是指,行为人通过聚众的方式,扰乱公共场所和公共交通的秩序,同时实施了抗拒、阻碍执法的行为,情节严重并且导致了严重后果的行为。需要注意的是,聚众扰乱公共场所交通秩序罪,针对的是首要分子,而不是普通的参与者。针对
732 2022.04.17 -
01:31
改变贷款用途构成犯罪吗
改变贷款用途是否构成犯罪,根据金额来定。改变贷款用途一万元以上的是犯罪,一万元以下的不是犯罪。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贷款,数额在1万元以上的,涉嫌贷款诈骗罪,应当追究刑事责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诈骗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
2,113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