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法师兄 > 精选问答 > 假释的考验期是什么意思

假释的考验期是什么意思

2023-08-25 08:37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推荐答案

西藏在线咨询顾问团

2023-08-25回复

假释,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的制度。被假释的犯罪分子,在假释考验期间再犯新罪的,不构成累犯。假释在我国刑法中是一项重要的刑罚执行制度,正确地使用假释,把那些经过一定服刑期间确有悔改表现、没有必要继续关押改造的罪犯放到社会上进行改造,可以有效地鼓励犯罪分子服从教育和改造,使之早日复归社会、有利于化消极因素为积极因素。

展开更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同类普法

丰培铭律师

天津东方律师事务所

假释是对符合假释法定条件的犯罪分子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在刑期执行完毕之前对获得假释的罪犯制定一定期限的考察,这段期限就是假释考验期。

章法律师

广东律参律师事务所

假释考验期,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并在一定期限内对其考验的期限。

律师普法更多>>
  • 假释考验期, 假释放假是什么意思
    假释考验期, 假释放假是什么意思

    假释考验期,假释是对符合假释法定条件的犯罪分子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在刑期执行完毕之前对获得假释的罪犯制定一定期限的考察,这段期限就是假释考验期。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2020.02.09 437
  • 假释考验期是什么
    假释考验期是什么

    假释考验期,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并在一定期限内对其考验的期限。

    2020.04.19 396
  • 什么是假释考验期
    什么是假释考验期

    假释考验期,是对被判处有期徒刑、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在执行一定刑期之后,因其遵守监规,接受教育和改造,确有悔改表现,不致再危害社会,而附条件地将其予以提前释放,并在一定期限内对其考验的期限。

    2020.07.07 159
专业问答更多>>
  • 假释考验期是什么意思? ?

    许多人不知道假释考验期是什么意思,下面由我来告诉大家假释考验期,假释是对符合假释法定条件的犯罪分子附条件的提前释放,在刑期执行完毕之前对获得假释的罪犯制定一定期限的考察,这段期限就是假释考验期。刑法第

    2022-07-14 15,340
  • 假释考验期是什么意思

    在假释考验期内,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一、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管理; 二、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三、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四、离开居住的市、县或者

    2022-08-26 15,340
  • 假释的考验期限是什么意思

    假释的考验期是指原刑罚没有执行完的剩余时间,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无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为10年。

    2023-06-10 15,340
  • 假释考验是什么意思?

    (1)假释,只有再犯才能切实肯定地证明我们对犯人所适用刑罚的目的没有达到,而再犯之虞并不足以使我们肯定地证明我们的刑罚目的没有达到,不足以构成我们再次发动刑罚的理由。 (2)假释考验期并不仅是一个消极

    2022-07-15 15,340
法律短视频更多>>
  • 缓刑考验期什么意思 00:51
    缓刑考验期什么意思

    缓刑考验期一般是指,法律规定的对宣告缓刑的犯罪分子在社会上对其进行考察的期限。被判拘役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一年以下,最短不得少于两个月。被判三年以下有期徒刑的缓刑考验期:最长为原判刑期以上五年以下,但最短不能少于一年。被判处拘役

    1,397 2022.04.17
  • 假释的考验期有多久 01:04
    假释的考验期有多久

    假释的考验期,通常要根据具体情况决定: 1、有期徒刑的假释考验期限,为没有执行完毕的刑期,同时被判处有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已经执行原判刑期一半以上; 2、无期徒刑假释的考验期为十年,假释考验期限,从假释之日起计算; 3、适用假释的犯罪分子,必

    2,177 2022.08.01
  •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是多久 01:18
    无期徒刑假释考验期是多久

    被判处无期徒刑的犯罪分子,假释考验期限是十年。被宣告假释的犯罪分子,应当遵守下列规定: 1、遵守法律、行政法规,服从监督; 2、按照监督机关的规定报告自己的活动情况; 3、遵守监督机关关于会客的规定; 4、离开所居住的市、县或者迁居,应当报

    667 2022.06.17
刑事辩护不同阶段法律问题导航
有问题
就会有解决办法
在线咨询

离婚、工伤、刑事、债务... 最快3分钟内有答案

法师兄法务
您好,请问有什么可以帮助到您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