承包人违约的时效我在什么时间内主张权利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承包人的追索工程款的时效与工期违约并无直接关系,承包人索要工程款的诉讼请求是针对发包人未及时结算并支付工程款的行为,涉及本问题承包人的诉讼时效应从工程实际竣工后的合同约定完成结算期限之日起计算。承包人的合同约定或实际竣工时间,均不能作为索要工程款的时效起算时间。索要工程款诉讼时效的起算时间,应当是发包人应当支付而没有支付工程款。工程已经竣工,发包人应支付的是工程结算款。而根据《建设工程施工合同(示范文本)》第33.1款的规定,承包人应在通过验收后的28天以内向发包人提交竣工结算,根据第33.3款的规定,发包人应在收到承包人的结算书后的28天内审定并支付,也就是说,承包人实际竣工后的结算期限,应为发包人收到结算书后的28天以内,因此承包人索要工程款的时效,应从发包人收到竣工结算的第29天起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的规定,违约金诉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为三年。但是,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民法典》第五百七十七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第五百八十五条第一款规定,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违约时应当根据违约情况向对方支付一定数额的违约金,也可以约定因违约产生的损失赔偿额的计算方法。
-
主张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期间
主张违约责任的诉讼时效为三年。过错责任的原则指的是发生合同违约责任后,只有违约方有过错的情况之下,才能承担违约责任。违约方虽然有违约事实,但是其对违约没有故意或者是过失的过错,则不承担违约责任。我国法律规定,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是应
2021.02.28 158 -
主张继承权的诉讼时效
继承从被继承人死亡时开始;继承开始后,继承人没有表示的,视为接受继承;继承权纠纷提起诉讼的期限为三年,自继承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犯之日起计算。但是,自继承开始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不得再提起诉讼。
2021.03.21 304 -
债权人要在主债权的诉讼时效内主张抵押权吗
是的,抵押权行使期限中期间的经过也属于抵押关系的法律事实部分。《民法典》规定,抵押权人应当在主债权诉讼时效期间行使抵押权;未行使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
2021.03.28 135
-
承包人的追索工程款与工期违约的时效违约,应在什么时间内主张权利
承包人的追索工程款的时效与工期违约并无直接关系,承包人索要工程款的诉讼请求是针对发包人未及时结算并支付工程款的行为,涉及本问题承包人的诉讼时效应从工程实际竣工后的合同约定完成结算期限之日起计算。承包人
2022-02-05 15,340 -
在劳动仲裁时效期内如何主张权利
超过劳动仲裁时效可以起诉维权。超过仲裁时效只是表明了劳动者失去了胜裁权,不能通过仲裁的程序维护自己的权益,但是还有胜诉权。即便超过仲裁的法定时效,劳动者也能就该劳动争议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022-06-02 15,340 -
主张权利何时失效
从知道或应知权利被侵害之日起的规定时效期内主张了权利的,才未过时效。 上述机关决定不立案、撤销案件、不起诉的,诉讼时效期间从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不立案、撤销案件或者不起诉之日起重新计算;刑事案件进
2022-03-20 15,340 -
承包人主张工程款的诉讼时效
根据高法的司法解释按以下方式处理。第二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但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合格,承包人请求参照合同约定支付工程价款的,应予支持。第三条建设工程施工合同无效,且建设工程经竣工验收不合格的,按照以
2022-02-04 15,340
-
01:04
违约金和利息能否同时主张首先,违约金和利息在借贷合同中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二者的性质也是不同的。违约金主要针对这些合同当事人出现了违约行为,同时合同约定违约方需要支付一定违约金的情形。利息就是指,由于借贷关系,借款人需要向出借人支付的一定金额,也就是使用本金产生的
2,967 2022.04.17 -
01:06
合同无效能否主张违约责任合同无效之后,当事人并不能够主张违约责任。但是需要注意,根据我国民法典第一百五十七条的规定,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承担以下的责任: 1、如果对方已经取得了当事人的财产,当事人可以要求对方返还因此取得的财产; 2、如果没有办法返还、或者返还财产也
948 2022.05.27 -
00:57
未约定利息的借款能否主张利息民间借贷合同当中,当事人双方在借款合同中对于借款利息没有约定的,当事人不能主张利息。但是,如果是对于利息的约定不明确的,则当事人双方还可以通过补充协议进行明确。无法达成补充协议的,则再按照当地或者当事人之间的交易方式、交易习惯、市场利率等因
2,19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