盗窃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地多次窃取或者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的行为。 刑法,第二百六十四条【盗窃罪】盗窃公私财物,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数额特别巨大或者有其他特别严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或者无期徒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数额标准 1、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1000元―3000元以上的,为“数额较大”。 2、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万元至1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巨大”。 3、个人盗窃公私财物价值人民币30万元至50万元以上的,为“数额特别巨大”。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盗窃罪构成要件为: (一)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 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 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备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能构成。 (四)主观要件 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客体要件,侵犯对象是公私财产;客观要件,窃取大量公私财产;主要部件,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十六岁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人均可构成;主观要件,直接故意的,非法占有。
-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1.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2.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3.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 4.本罪在主观方面表现为直接故意,且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2020.10.20 84 -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盗窃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秘密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的行为。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 (一)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一般为动产,但不动产的可动部分如房屋的门窗、土地上生长的树木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窃罪的对象一
2020.09.03 197 -
盗窃罪构成要件是怎样的呢
盗窃罪构成要件为: (一)客体要件。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 (二)客观要件。本罪在客观方面表现为行为人具有窃取数额较大的公私财物或者多次窃取公私财物的行为。 (三)主体要件。本罪主体是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周岁)且具
2020.10.23 191
-
窃盗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如下:一、本罪侵犯的对象是公私财产的所有权。二、客观要件本罪客观上表现为行为人有多次秘密窃取大量公私财物或者偷取公私财物的行为。主体要件本罪主体为一般主体。凡达到刑事责任年龄(16岁)
2021-11-18 15,340 -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是怎样的
客体要件 盗窃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所有权包括占有、使用、收益、处分等权能。这里的所有权一般指合法的所有权,但有时也有例外情况。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盗窃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
2021-04-13 15,340 -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一)本罪的客体是公私财产所有权,犯罪对象一般为动产,但不动产的可动部分如房屋的门窗、土地上生长的树木也可以成为盗窃罪的对象。盗窃罪的对象一般是有形的物品,但某些无形的、缺少有体性而有经济价值的东西,
2021-01-02 15,340 -
盗窃罪的构成要件
1、客体要件 本罪侵犯的客体是公私财物的所有权。侵犯的对象,是国家、集体或个人的财物,一般是指动产而言,但不动产上之附着物,可与不动产分离的,例如田地上的农作物,山上的树木、建筑物上之门窗等,也可以成
2021-01-09 15,340
-
01:39
多少钱构成盗窃罪根据我国关于盗窃罪的相关法律规定,盗窃公私财物达到数额较大的,或者多次盗窃、入户盗窃、携带凶器盗窃、扒窃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罚金;盗窃数额巨大或者有其他严重情节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盗窃数额
1,371 2022.04.17 -
01:03
盗窃多少钱构成犯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盗窃罪判处的刑期长短,应根据犯罪情节的轻重,以及盗窃数额的大小来综合判断,而盗窃最低数额以一千元至三千元为起点。因此,盗窃一千元以上便构成犯罪,依法应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或者单处
678 2022.05.18 -
00:59
盗窃罪怎样判刑根据我国关于刑法规定,盗窃罪的数额认定标准规定如:个人盗窃公私财物达到五百元以上两千元以下,认定为“数额较大”;个人盗窃公私财物达到五千元以上二万元以下,认定为“数额巨大”;个人盗窃公私财物达到三万元以上十万元以下,认定为“数额特别巨大”。
2,63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