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婚时孩子的抚养费标准不能达到协议要求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不能协议确定的,由人民法院确定子女抚养费的数额,一般是根据以下三大标准来确定: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 2、法律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七条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不支付抚养费的协议,若为双方协商一致,且不损害子女和法律利益的情况下,就是有效的。根据法律规定,离婚后,子女由一方直接抚养的,另一方应当负担部分或者全部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协议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是一般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
-
协议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
子女的抚养费数额,由父母双方协商确定,协商不成可以向法院起诉,法院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予以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
2021.01.30 121 -
协议离婚孩子抚养费标准
根据我国婚姻法及其司法解释等相关规定,父母离婚后,不直接抚养子女的一方需要支付相应的抚养费。对于子女的抚养费标准,法律未作具体规定,可由双方协商,也可以根据未成年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的经济状况以及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来确定。一般按照父母月总收
2022.04.13 910 -
离婚协议孩子抚养费标准
父母对子女有抚养和教育的义务,且不因离婚而消除该义务。一方抚养子女的,双方可以协商或诉讼方式确定另一方负担抚养费的金额及期限的长短。抚养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
2021.04.12 200
-
离婚协议孩子能要求抚养费吗
子女可以依据离婚协议要求抚养费,而且可以要求增加抚养费。 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 关
2023-05-08 15,340 -
离婚时孩子抚养费标准和孩子要求的抚养费
最高人民法院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 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 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
2022-03-27 15,340 -
离婚不签抚养协议,可以要求要孩子的抚养费吗
如果不离婚,只要丈夫支付子女抚养费,因为抚养子女是父母的法律义务,无论父母是分居还是离婚,都要承担抚养的义务和责任。如果父母不履行抚养义务,未成年子女或不能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权要求父母支付抚养费。
2021-11-05 15,340 -
离婚时协议孩子抚养费就不要吗?
可以反悔,但不一定有效。 第一,即使已经放弃了,也可以以孩子的名义起诉对方,要求对方支付。 不管是否离婚,父母对于孩子都是负有抚养义务,孩子有主张抚养费的权利; 第二,虽然起诉,但是不一定胜诉。 因为
2022-06-13 15,340
-
00:44
离婚协议上要标明孩子抚养权吗
离婚协议上面是必须要有关于离婚协议书上面孩子的抚养权是必须写的。如果没有写,那么就不是完备的离婚协议书。也不能够据此办理离婚登记手续。孩子抚养权的处理的约定的。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由双方协商一致。在离婚协议之中需要明确孩子的抚养权归属于哪一
1,502 2022.05.11 -
00:57
协议离婚能起诉要孩子抚养权吗
在协议离婚之后是可以起诉要求变更子女的抚养权的。提起抚养权变更之诉,需要向法院提交证明材料,证明自己的抚养能力。关于孩子的抚养权问题,法院会结合父母双方对于抚养孩子的意愿,各自的经济能力,双方的身体状况,照顾孩子的时间以及孩子本身的意愿,综
1,373 2022.05.11 -
01:21
协议离婚后能要回孩子抚养权吗
当事人在协议离婚后,还可以要回孩子的抚养权。具体的抚养权变更方式,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如果协议离婚后,父母双方均愿意变更抚养权的,可以自行订立变更抚养权的协议,以此变更孩子抚养权。但如果一方不同意变更抚养权的,另一方只能通过提起民事诉讼的方式
834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