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伤自首的量刑标准是什么,轻伤自首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罪后自首的,仍然构成犯罪,会受到相应的刑罚。但是,因为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较轻的,还可以免除处罚。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第二百三十四条规定,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 犯前款罪,致人重伤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致人死亡或者以特别残忍手段致人重伤造成严重残疾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本法另有规定的,依照规定。 一般自首指的是,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 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 特别自首指的是,已经被采取强制措施的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以自首论。 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情节明显较轻,犯罪嫌疑人有自首表现,且案发后被告人又能积极赔偿被害人经济损失的,一般应从轻处罚或免除处罚。
我国对于自首量刑的标准是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对于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对自首的认定为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以及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还未掌握的本人其他罪行的行为。
-
自首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犯罪事实或犯罪嫌疑人未被司法机关发觉,主动直接投案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40%以下;并非出于被告人主动,而是经亲友规劝、陪同投案,或亲友送去投案等情形构成自首的,可以减少基准刑的30%以下;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如实供述司法机关尚未掌握的
2020.03.29 117 -
刑法自首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根据刑法规定,自首的量刑标准是: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自首是指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行为。
2020.07.13 144
-
故意伤害致人轻伤后自首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轻伤自首的量刑是怎样的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罪后自首的,仍然构成犯罪,会受到相应的刑罚。但是,因为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较轻的,还可以免除处罚。 故意伤害致人
2022-03-25 15,340 -
故意伤害轻伤后自首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致人轻伤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犯罪后自首的,仍然构成犯罪,会受到相应的刑罚。但是,因为有自首情节,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对犯罪较轻的,还可以免除处罚。 故意伤害致人
2022-04-12 15,340 -
犯罪较轻而自首的量刑标准是什么?自首情节的量刑标准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在一般情况下都要予以人轻或者减轻处罚。但在个别情况下,犯罪分子罪大恶极,虽然具有自首情节,但将自首情节放到整个犯罪情节中考察不是以成为犯罪分子从轻处罚的根据的,就
2022-03-08 15,340 -
自首的量刑标准是什么?
我国刑法对自首以后予以从宽处罚作出了原则性规定,见刑法第六十七条: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被采取强制措
2022-04-14 15,340
-
01:12
自首的量刑原则是什么
根据我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对于自首的量刑作出以下解释: 1、犯罪嫌疑人犯罪后,自动投案并如实交代自己的犯罪行为,即视为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对罪犯从轻或者减轻处罚; 2、对于罪犯的具体量刑标准应当根据罪犯所犯的罪行来确定。对于犯罪较轻
1,983 2022.04.15 -
00:55
故意伤害轻伤一级的量刑标准
故意伤害他人,造成对方轻伤一级的损害后果的,应当在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的幅度内进行量刑。因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对故意伤害罪的规定,结合相关量刑的司法解释,故意伤害他人身体造成他人轻伤一级的,应当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
2,257 2022.04.15 -
01:04
故意伤害轻伤二级的量刑标准
在故意伤害的刑事案件中,造成他人轻伤二级的损害结果,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和《关于常见犯罪的量刑指导意见》有关故意伤害的规定,应当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且,故意伤害他人的犯罪分子,只造成一人轻伤的损害结果,可以在二年以下
2,13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