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首适用于什么法律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自首的适用条件具体为: 1、犯罪分子必须自动投案,不是被动投案的; 2、犯罪分子投案后应如实交代自己的罪行; 3、犯罪分子必须依法接受法院的审查和裁判。
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应掌握下列几点: 1、主要根据犯罪事实。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使其犯罪所造成的危害社会的持续状态结束,但是给社会造成的损害并不会因自首而消灭。犯罪人投案自首,仅仅表明对自己所犯罪行的态度,并不会改变其原来犯罪事实。因此,审判人员在决定对自首的犯罪分子量刑,必须以其犯罪事实为主要根据。在司法实践中,审判人员首先按照自首者罪行的轻重对照有关法律,拟定一个刑罚幅度,而后结合自首的从宽情节,所以要把握好度,做到严宽适度,不枉不纵。 2、具体考虑自首情况。主要包括: (1)自首的时间。犯罪人投案自首的时间早晚,说明其悔悟时间的早晚;同时也说明了犯罪人的犯罪行为,对社会危害性的持续状态长短。 (2)自首的原因及动机。犯罪人犯罪之后的认罪、悔罪、悔改心理是自首动机的三大要素,悔罪态度好的情况下,投案自首的,也说明了其悔悟的程度,量刑时也要考虑; (3)交待罪行的情况。交待罪行是否彻底,是否主动,也说明了投案者是否是真心悔悟的; (4)犯罪分子有无主动表现。这四大情节,审判人员在量刑时一定要注意的。
-
著作权适用于什么法律
著作权适用于现行《著作权法》。根据我国著作权法的相关规定,中国公民、法人或其他组织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均享有相应的著作权;如果外国人、无国籍人的作品根据其作者所属国或者经常居住地国同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加的国际条约享有的著作权,同样受到
2020.05.08 148 -
什么属于法律适用错误
人民法院法律适用错误的情形一般包括:对罪与非罪的认定产生错误;对案件的性质、此罪与彼罪的认定产生错误;应当从轻减轻处罚,或应当从重加重处罚的,没有实行等。《刑法》规定,法律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依照法律定罪处刑;法律没有明文规定为犯罪行为的
2020.02.03 528 -
著作权适用于什么法律法规
著作权的归属适用著作权法。 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凡是中国公民,法人或者非法人单位的作品,不论是否发表都享有著作权;外国人的作品首先在中国境内发表的,也依著作权法享有著作权;外国人在中国境外发表的作品,根据其所属国与中国签订的协议或者共同参
2020.12.14 106
-
哪些刑法适用于自首
对自首者的适当量刑是自首从宽制度得以正确进行的保证,根据中国刑法第57条规定的量刑一般原则和司法实践经验,一般认为,自首量刑的一般原则应掌握下列几点: 1、主要根据犯罪事实。犯罪人投案自首可以使其犯罪
2022-11-07 15,340 -
自首适用的法律条文有哪些
第六十七条【自首】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在服刑的罪犯,如实供
2022-08-04 15,340 -
对于自首,我国刑法对自首的定义和处罚原则是什么,自首的适用条件是什么
关于自首,我国《刑法》第六十七条规定:犯罪以后自动投案,如实供述自己的罪行的,是自首。对于自首的犯罪分子,可以从轻或者减轻处罚。其中,犯罪较轻的,可以免除处罚。 被采取强制措施的犯罪嫌疑人、被告人和正
2022-05-06 15,340 -
自首是否适用于单位犯罪?
1.自动投案的实施者只能是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或其他直接责任人员,而不能是单位本身。 2.必须如实交代单位的罪行。 3.关于单位意志的认定是单位自首之关键所在,它必须是单位整体意志的集中体现,即以单位
2022-05-14 15,340
-
01:05
自首的法律规定是什么
根据《刑法》关于自首的有关规定,针对犯罪分子在其犯罪之后,自动投案,并且如实供述自己的有关罪行的,属于自首行为。通常针对自首的犯罪分子,司法部门可以实施从轻处罚、或者减轻对其的处罚。其中,对于犯罪较轻的行为,可以免除对自首人员的处罚。 针
5,519 2022.04.15 -
00:56
必须自首才适用缓刑吗
自首不一定能够适用缓刑。对犯罪分子适用缓刑的条件如下:1、犯罪分子被判处拘役、三年以下有期徒刑;2、犯罪情节较轻;3、有悔罪表现;4、没有再犯罪的危险;5、宣告缓刑对所居住社区没有重大的不良影响;6、不得为累犯或犯罪集团的首要分子。 同时满
1,260 2022.04.15 -
01:29
租赁合同纠纷解决适用什么法律
租赁合同纠纷解决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与《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首先,最高法院为正确审理城镇房屋租赁合同纠纷案件,依法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等法律规定,结
1,36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