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受工伤的员工,企业可以向公司索要赔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发生工伤后,可以向单位索要拖欠的工资,就算不受工伤,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公司拖欠工资的,劳动者是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可以通过投诉电话12333,也可以前往劳动部门办公地进行书面投诉的,如果投诉后,没有得到处理的,还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解决的。 1、《劳动保障监察条例》第十一条劳动保障行政部门对下列事项实施劳动保障监察: (一)用人单位制定内部劳动保障规章制度的情况; (二)用人单位与劳动者订立劳动合同的情况; (三)用人单位遵守禁止使用童工规定的情况; (四)用人单位遵守女职工和未成年工特殊劳动保护规定的情况; (五)用人单位遵守工作时间和休息休假规定的情况; (六)用人单位支付劳动者工资和执行最低工资标准的情况; (七)用人单位参加各项社会保险和缴纳社会保险费的情况; (八)职业介绍机构、职业技能培训机构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机构遵守国家有关职业介绍、职业技能培训和职业技能考核鉴定的规定的情况; (九)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保障监察事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受工伤了向公司索取赔偿金,须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三个必经阶段。申请工伤认定和赔偿,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证等,要出具劳动关系证明。 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
员工在工作单位受伤,如果属于工伤的,应该进行工伤鉴定,伤者的医疗费、营养费、误工费等其他费用由工伤保险基金支付,依据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进行劳动能力鉴定,然后根据等级进行赔偿。
-
受工伤了如何向公司索取赔偿金
受工伤了向公司索取赔偿金,须经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三个必经阶段。申请工伤认定和赔偿,如果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证等,要出具劳动关系证明。
2020.09.20 128 -
受工伤了如何向公司索取赔偿金
受工伤了索取赔偿金:工伤向公司索赔,必须经过工伤认定、劳动能力鉴定、劳动仲裁三个必要阶段。申请工伤认定和赔偿,没有劳动合同、工作证等的,应当出具劳动关系证明。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的规定被诊断为职业病的,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
2022.04.14 254
-
工伤不受工伤可以向公司索要赔偿吗
发生工伤后,可以向单位索要拖欠的工资,就算不受工伤,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公司拖欠工资的,劳动者是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可以通过投诉电话12333,也可
2022-03-03 15,340 -
工伤期间公司可以向员工索要赔偿吗
是可以的,只要员工有申请工伤认定,那么劳动部门就会给一个结果,如果认定为工伤,那么员工即可享受工伤待遇。依据《社会保险法》第三十八条因工伤发生的下列费用,按照国家规定从工伤保险基金中支付: (一)治疗
2023-02-13 15,340 -
工伤可以向公司索要赔偿金吗?
发生工伤后,可以向单位索要拖欠的工资,就算不受工伤,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公司拖欠工资的,劳动者是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可以通过投诉电话12333,也可
2022-04-24 15,340 -
工伤期间可以向公司索要赔偿吗?
发生工伤后,可以向单位索要拖欠的工资,就算不受工伤,用人单位拖欠工资的,劳动者也可以通过法律途径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的。公司拖欠工资的,劳动者是可以向当地劳动监察大队投诉,可以通过投诉电话12333,也可
2022-04-24 15,340
-
01:13
员工受伤期间公司可以辞退吗
员工受伤期间,公司原则上不可以辞退。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员工患病或者非因工负伤,在规定的医疗期内的,用人单位不得依据无过失性辞退和经济性裁员的理由,与员工解除劳动合同。但是如果员工满足过失性辞退的条件的,公司仍然
4,709 2022.06.22 -
01:15
员工工伤公司有哪些赔偿
员工工伤需要公司赔偿以下费用:第一,工伤治疗期间发生的住院伙食费用、外地就医的交通费和伙食住宿费,按照职工所在单位出差伙食补助标准的百分之七十补偿。第二,工伤治疗期间职工的工资福利待遇,用人单位应按月及时发放,若需要护工,产生的费用也应由用
4,692 2021.04.25 -
01:18
企业裁员如何赔偿员工
公司要裁员,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最高不得超过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规定,
1,031 2022.06.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