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网络上购物没有开发票的情况有什么对策呢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经常网上购物的消费者都知道,网购通常不开具发票。记者采访了多λ热衷于网上购物的消费者,发现要不到发票或者有索要发票意识的人不在少数。“网店一般都是小本经营,已经比在实体店买便宜很多,不给开发票也是合理的。” 如果网上小店不开发票是合理的,年销售额达到几百万的“网上大店”,不开具发票是否会导致偷税现象愈演愈烈?最重要的是,如果网购遭遇质量问题,我们该如何维权? 今年央视“3·15”晚会上公布的信息显示,网购投诉问题已λ居投诉榜首。然而,据本市消费者协会统计,网购投诉大多是产品质量问题,û有及时收到货物或网络诈骗等,网店不提供发票、收据的举报目前还比较少见。 “如果网购出现质量问题,消费者可以凭聊天记¼、网店给的小票、发货清单等消费凭证进行申诉。”消费者协会相关负责人表示。 目前,国家发改委、财政部等八部委已发布《关于促进电子商务健康快速发展有关工作的通知》,《通知》表示今年将对北京、天津、广州等20余个城市开展网络(电子)发票应用试点,从国家层面上规范网购发票问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继续收购的终止情况如下: 1、收购要约有效期限届满; 2、收购数量已达到预定收购的股份数量; 3、要约或认购协议约定单方终止继续收购事宜出现时,任何一方都有权终止继续收购。
网络集资诈骗问题的新特征: 1、涉众更多、地域范围更广。 2、犯罪发生的速度更快、影响也加大。 3、犯罪人与被害人之间,不再以普通熟人为主。 4、共同犯罪减少。 5、目前多发在P2P领域。 对策: 1、捋顺权责,加强金融监管部门与地方金融管理部门的信息沟通。 2、加强行业自律、推行底线标准和负面清单管理模式。 3、充分利用大数据技术。 4、管控虚假宣传。 5、准确理解市场准入与市场门槛的关系。 6、加强自组织服务工作。
-
什么情况属于网络诈骗
有以下情形,属于网络诈骗: 1、设计虚假的炒股软件; 2、利用网络搜索引擎提高虚假网站关注度; 3、谎称提升信用额度; 4、模仿电视节目中讲述的犯罪方式实施诈骗; 5、虚构准备慈善捐款; 6、假冒快递售后服务。
2020.01.20 419 -
国家对矿山开发有什么政策
国家对矿产开采的新政策国家对矿产开采的新政策国土资源部对保护性开采特定矿种新规定由国务院有关主管部门按照国家计划批准开采的矿种。目的是为了加强对矿山企业的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工作的监督管理。
2020.03.27 766
-
开发票对个人有什么影响
1、如题所述,一般情况下对个人或公司是没有什么影响的;2、如果所开具的是增值税专用发票,那么,如题所指情形也就未予认证该专票,税务机关会以滞留票事项予以对应,有可能会要求受票公司协查相应发票(仅此而已
2022-02-10 15,340 -
开了发票对方却没有收到
已开具增值税发票,本身证明开票着的税务已经缴纳。并且有对方收货的签收联,证明对方已经收货。向对方收款时,对方声称没有收到发票,实在是一种耍赖态度!诉讼以后,只能由法院到税务部门去查。发票签收人,是对方
2022-01-25 15,340 -
在网络图片中对方是个人的,对方有没有权利把我的照片放到网络上?
对方侵害了您的著作权,著作权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人身权又称精神权利,具体包括: (1)发表权,即决定作品是否公之于众的权利; (2)署名权,即表明作者身份,在作品上署名的权利; (3)修改权,即修改
2022-01-23 15,340 -
网络购物诈骗怎么办,网络购物骗局
1、多次汇款——骗子以未收到货款或提出要汇款到一定数目方能将以前款项退还等各种理由迫使事主多次汇款。2、假链接、假网页——骗子提供虚假链接或网页,交易往往显示不成功,让事主多次往里汇钱。3、拒绝安全支
2021-04-19 15,340
-
01:01
中央对出租车确权有没有政策
中央对出租车确权有政策。相关政策指出,充分发挥市场机制作用和政府引导作用,在优先发展公共交通、适度发展出租汽车的基本思路下,抓住实施互联网行动的有利时机,按照“坚持乘客为本、坚持改革创新、坚持统筹兼顾、坚持依法规范、坚持属地管理”的原则,推
8,693 2022.05.11 -
01:38
怎么应对网络贷款诈骗
应对网络贷款诈骗,贷款人应当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要有清楚的辨别能力。贷款人应选择可靠、正规、具有知名度的金融机构。贷款人贷款前应对金融机构有所了解,不应去不正规,无知名度的金融机构。对于对外宣称无条件秒出款、低利息、还款周期较长的网络
1,964 2022.04.15 -
01:13
网络购物纠纷可以异地起诉吗
网络购物纠纷可以异地起诉。网络购物纠纷可以在异地起诉,即消费者所在地的法院起诉。对公民提起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由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管辖。对法人或者其他组织提起民事诉讼,由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辖
4,076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