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不批准离职可以直接走人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你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3、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职不给批可以直接走。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不批准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的形式给用人单位邮寄一份辞职书,保留好快递详情单以及复印一份辞职书,辞职到期以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以及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在离职不给批的情况下,劳动者个人原因辞职,是否可以直接走,需要分以下情况:如果是试用期内,要提前三天进行书面告知,到期就可以走;如果是正式的劳动合同期限内,则要求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到期后可以直接走;如果采取的是协商一致的解约方式,必须经双方达成一致才行。
-
离职不给批,可以直接走吗
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不批准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的形式给用人单位邮寄一份辞职书,保留好快递详情单以及复印一份辞职书,辞职到期以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以及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2020.02.15 201 -
离职领导不批可以直接走吗
离职不需要领导批准,但是应当履行提前告知义务。 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用人单位以暴力、威胁或者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的手段强迫劳动者劳动的; 或者用
2020.10.01 304 -
辞职未批直接走人可以吗
在辞职未得到批准的情况下,劳动者是不可直接走人的。因为如果是劳动者个人原因辞职的话,那么试用期内要提前三天进行书面告知,而正式的劳动合同期限内,则要求要提前三十天书面通知,否则劳动者直接走人的行为属于违法。因此劳动者提出辞职申请之后,要得到
2022.04.16 10,838
-
离职不批准可以直接走吗
劳动者在提前三十天通知单位的情况下可以离职,不论老板批不批准都属合法。 你请假回家后老板就停发你的工资是违法的,在单位无故扣发你的工资的情况下,你可以随时离职。 你打电话投诉不太好,因为这不是正常的投
2022-05-03 15,340 -
离职不批可以直接走吗
1、劳动者离职时公司不给批,如果已经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了单位,到期后可以直接走;如果在试用期,则提前三日通知单位后,到期就可以走;但如果采取的是协商一致的解约方式,必须经双方达成一致才行。 2、法律依
2022-11-05 15,340 -
离职不给批,可以直接走吗
劳动者辞职,用人单位不批准的,劳动者可以通过快递的形式给用人单位邮寄一份辞职书,保留好快递详情单以及复印一份辞职书,辞职到期以后,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以及为其办理离职手续。
2023-01-13 15,340 -
离职不批准直接走
根据您的描述以及法律的规定,公司的做法是违法的。依法辞职是您的权利,如果过了试用期,则提前一个月书面通知公司就可以了,不需要公司的批准,到时公司是需要支付您所有的工资。另外,如果公司安排您加班的,则也
2022-03-11 15,340
-
01:20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吗?
签了劳务合同想辞职,可以直接走。劳务合同不同于劳动合同,劳务合同的劳动者与用工者之间,形成的不是劳动关系,也不受《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调整,而是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劳务合同相对于劳动合同,较为自由,不仅体现在用工上,在辞职上
12,534 2022.04.17 -
00:55
公司不批准离职申请怎么办
公司不批准离职申请,有以下的两种解决方法: 1、员工可以先和公司进行协商; 2、协商不成的,那么员工可以提起劳动争议仲裁; 3、员工对劳动仲裁结果不服的,那么申请劳动保障监察,要求公司履行法定义务。 一般情况下,劳动者需要提前三十天,通过书
4,140 2022.05.11 -
00:55
跟公司没签合同直接离职合法吗
跟公司没签合同直接离职不合法。只要产生了事实上的劳动关系,即使未签合同,也应当遵守相关规定。就算是单位没有和员工签劳动合同,但是员工也要按照正常的离职程序,提前一个月告知用人单位,并且办理工作的交接,要注意保留相关的证据才方便于日后维权。如
1,917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