夫妻离婚财产分割问题中的必备证据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一般而言,夫妻感情是否破裂证据的收集关系到夫妻双方能否判决离婚,而共同财产的证据的收集直接影响当事人分割财产多少的问题。 1、房屋 实践中这方面需要收集的证据主要存在两类: 一是房屋属于共同财产,但产权证书在另一当事人手里,且不予认可; 二是,夫妻一方在婚姻存续期间偷偷购置房产,另一方不了解具体信息; 2、存款 夫妻虽然生活多年,但有的当事人不知道自己家存了多少钱在哪个银行存的出现这种情况在实践中虽然常见,但是对于取证可就提出了难题。 如果您只知道存款在哪个银行存着,但不知道帐号及数额。这种情况您就可以申请法院去调去,当然,您要看遇到一个什么类型的法官,如果是比较负责的,他就能查到您们在这家银行的存款情况,如果能查到,一定让法官把整个存款明细打印出来;如果法官很忙,就很难保证一定给您查出来,一般就说您提供的信息不足,无法查询。 如果您对存款的银行、帐户、数额等都一概不清,那么,在实践中法院是不会受理您的申请的,法院会告诉您,必须提供相关的存款信息,否则无法查询。另,如果您在您们的存款行有朋友,可以让他们帮忙私下查一下,但这是违法规定的事,一般人不会给您查。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离婚诉讼中,离婚后财产分割需要的证据包括夫妻共有的不动产、动产的产权证书;夫妻二人的个人工资条、奖金等收入证明;银行的往来账单、资金流水等。法律规定,证据的来源必须合法,且查证属实,才能作为认定事实的根据在诉讼过程中使用,否则法院依法对证据予以排除。
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的,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一方的个人财产不参与分割,属于个人所有。
-
离婚夫妻财产分割问题?
个人婚前财产及婚姻期间内取得的属于个人所有的财产,归个人所有,不需要分配。婚姻期间取得的夫妻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分割,协商不成的,由法院依法判决。法院判决时,一般平均分割,同时,根据财产情况,对女方及子女的利益予以适当照顾。
2021.03.04 299 -
夫妻离婚后财产的分割问题
1、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3年,从当事人发现之次日起计算。 2、离婚时漏分夫妻共同财产,请求再次分割夫妻共同财产的诉讼时效为两年,从发现或应当发现漏分财产之次日起计算。 3、离婚后要求确认财产分割协议效力或对财产分割问题反悔,
2021.01.08 172
-
夫妻财产的离婚分割问题有哪些?
1、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议处理;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照顾子女和女方权益的原则判决。 2、夫或妻在家庭土地承包经营中享有的权益等,应当依法予以保护。夫妻书面约定婚姻关系存
2022-07-23 15,340 -
夫妻离婚财产分割有哪些问题?
离婚夫妻财产处理简单来说就是平均分割,孩子在两岁之前以女性抚养为原则,两岁之后是比较双方综合条件来判定。然而财产分割是有很大操作性的,有时一方甚至得到一小部分份额或者完全没有。大多当事人考虑过于简单,
2022-04-05 15,340 -
再婚夫妻离婚的财产分割有哪些问题
再婚夫妻离婚时的财产分割,双方可以协商分割夫妻共同财产,协商不成的,同样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分割时,对于照顾子女、老人、协助一方较多的,应适当予以照顾。根据《民法典》第一千零八十七条,离婚时,夫妻
2022-06-04 15,340 -
夫妻离婚的财产分割问题
夫妻离婚财产分割; (1)夫妻共同财产,一般应均等分割。也就是说,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属于个人专用的物品,一般归个人所有
2022-04-01 15,340
-
01:21
离婚的财产分割问题
首先,夫妻双方的财产分为夫妻共同财产和一方的个人财产。原则上,夫妻双方离婚时只需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是不用对各自的个人财产进行分割的。至于如何分割夫妻共同财产,根据意思自治的原则,由夫妻双方先自主协商,可平均分配,也可以不平均分配。对于
2,462 2022.04.17 -
01:05
法律对离婚财产分割问题的规定有哪些
起诉离婚,法院根据财产的具体情况,按照照顾子女、女方和无过错方权益的原则判决。对于夫妻共同财产原则上均等分割,根据生产、生活的实际需要和财产的来源等情况,具体处理时也可以有所差别。夫妻以书面形式约定婚姻关系存续期间所得的财产,以及婚前财产归
1,085 2022.04.17 -
01:05
离婚夫妻财产怎么分割
离婚夫妻财产如何分割,一般由双方协商确定,协议不成的可以起诉至法院,要求对夫妻共同财产进行分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可知,离婚时,夫妻的共同财产由双方协商确定如何分割;协商不成的,夫妻双方可以起诉至人民法院,由人民法院根据
1,252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