借条的有效期是多久借条的最长有效期是多久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法律只是规定诉讼时效是3年,而并非借条的有效期是3年。一般而言,有还款期限的借条从还款期满之日起(对于欠条从出具或从欠条上载明的还款期满日起),3年内及时主张权利,最好向法院。计算这样可以获得司法保护。超过3年的,债务人可以以超过诉讼时效进行抗辩,如果债权人没有证据证明在3年内向债务人主张了权利,就可能得不到法院的保护。但并非借条本身无效。 借条要做到具有法律效力,需要做到内容完备,形式合规。 1、借款人的姓名、身份证号码、住址。借款人是个人的,必须亲笔签字,由他人代签的借据法律效力会产生争议。 2、贷款人的姓名:要求写全称,不要写代号,以免主张债权时候出现障碍。 3、写清楚借款金额:最好写上金额的币种,比如人民币多少元,用大写或者小写的形式分开写,以免字迹不清楚看不清楚金额的争议,但是一定要核对大写、小写的一致性。 4、还款期限:根据具体情况约定。 5、利息:民间借贷,有约定好利息利率的,按照双方的约定履行,如果没有约定利息利率的,视为无利息贷款。在债权人另行主张还款并支付利息之日之前,这一段正常的借款期限,人民法院一般不支持利息。 6、还款方式:是一次性还本还息,还是分期还本还息,什么期限还多少,需要明确下来。 7、落款:借款人签字和完整的日期(年月日),最好加印手摸。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借条和欠条有效期最长是多久
一、欠条的有效期即诉讼时效如下: 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诉讼时效从还款期限届满的次日起计算满3年;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欠条,诉讼时效应从出具欠条之日起开始计算。 二、借条的有效期分两种情况,具体如下: 1、约定还款日期,到期后没有催收,以到期日
2021.01.08 139 -
借条的有效期是多久?
借条有效期也就是诉讼时效,为三年,讼时效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起计算。诉讼时效是指民事权利受到侵害的权利人在法定的时效期间内不行使权利,当时效期间届满时,债务人获得诉讼时效抗辩权。
2021.02.12 373 -
借条有效期是多久借条期间有效
借条一般是一直有效。但是若有效期指的是法律保护的诉讼时效,如果借条条款约定了还款日期,诉讼时效自期限届满之日起三年;如果没有约定还款日期,债权人可以随时向债务人主张债权,但是应该给债务人合理的还款期限,诉讼时效为债权人多次催告而债务人拒绝履
2021.03.20 303
-
借条的有效期是多久?借条有效期是多长?借条有效期多长
借条的有效期分两种情况: 1、只有借款时间,并未约定还款时间的,债权人即可以在两年诉讼时效到期之前,也可以在认为债务人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欠款时随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借条上明确约定还款时间时
2022-04-23 15,340 -
借条的有效期是多久,借条的有效期是多久,借条的有效期是多久
借条的有效期分两种情况: 1、只有借款时间,并未约定还款时间的,债权人即可以在两年诉讼时效到期之前,也可以在认为债务人经济状况恶化,无力偿还欠款时随时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2、借条上明确约定还款时间时
2022-04-03 15,340 -
借条的有效期最长是多久
借条的有效期是指借条的诉讼时效,借条的诉讼时效不影响借条本身的效力。只要是合法签订的真实有效的借条无论多久,借条本身都是有效的。时间只是确保是否超过了诉讼时效,是否会得到法律的保护问题。 关于借条的诉
2023-06-11 15,340 -
借条的有效期最长是多久
借条最长的时效是20年,自权利受到损害之日起超过二十年的,人民法院不予保护,有特殊情况的,人民法院可以根据权利人的申请决定延长。 《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第一百八十八条规定: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
2023-05-26 15,340
-
01:25
借条欠条的有效期是多久
借条欠条的有效期是永久的。但是借款纠纷的诉讼时效一般只有三年,具体如下: 1、需要区分是否写了还款期限,如果写了还款期限的,还款期限届满后三年是诉讼时效期; 2、如果这三年内没有进行主张,就失效; 3、没有约定还款期限的,可以随时要求还款,
746 2022.05.13 -
01:15
借条过期多久有效
根据民法总则的相关规定,一般向人民法院请求保护民事权利的诉讼时效时间是三年。如果另有其他条例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诉讼时效时间自权利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权利受到损害以及义务人之日开始计算。如果另有其他条例规定的,依照其规定执行。 但如果自
1,604 2022.04.17 -
00:57
借条的期限是多长时间有效
借条是不存在有效期限的。借条生效后,应当永久具有法律效力,不会因一定的时间丧失法律效力,借条存在以下情形的,应当具有法律效力: 1、行为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 2、意思表示真实; 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2,540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