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多少?民间借贷的利率的“两线三区”是什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两线” 1、24%法律应予保护的固定利率为年利率24% 借贷双方对逾期利率有约定的,从其约定,但以不超过年利率24%为限; 出借人与借款人既约定了逾期利率,又约定了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出借人可以选择主张逾期利息、违约金或者其他费用,也可以一并主张,但总计不能超过年利率24%。 2、36%利率超过年利率36%部分——无效 “三区” 1、司法保护区(≤24%)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予以支持。 2、自然债务区(24%-36%) 借贷双方若约定的利率区间在24%至36%之间,则超过24%的利息部分,属于自然债务。如果已支付该部分利息,属自愿履行范畴,不能请求返还;如果尚未支付该部分利息,请求借款人支付的,不予支持。 3、无效区(36%+) 借贷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应予支持。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年利率低于24%法律是支持的。利率未超过年利率24%,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利率超过年利率36%,超过部分的利息约定无效。借款人请求出借人返还已支付的超过年利率36%部分的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
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人民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利息超过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即为高利贷。
-
合法的民间借贷利率是多少?
借贷双方可以自由约定利息,但超出4倍的LPR的利息的,法院不支持。 2021年5月20日公布的一年期LPR是3.85%,四倍是15.4%。约定的利息在15.4%以内的合法,超过15.4%的部分不合法。没有约定利息,出借人主张支付利息的,自然
2020.10.01 241 -
民间借贷的最高利率是多少
民间借钱利息目前不能超过15.4%,这是司法保护上线。只要在15.4%以下的利率,都是可以的,以中国人民银行授权全国银行间同业拆借中心每月20日发布的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 (LPR)的4倍为标准确定民间借贷利率的司法保护上限,取代了以24
2020.11.05 540
-
什么是民间借贷利率,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多少,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多少
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
2022-04-08 15,340 -
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多少,民间借贷利率
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
2022-04-23 15,340 -
民间借贷利率多少合法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多少, 如何区分民间借贷利率
根据最高法院司法解释的规定,民间借贷利率在24%以下的,是合法的利息。具体利率按下列情况有所区别:1、民间借贷利率在24%以下的,是受法律强制保护的利息,借款人拒不支付的,出借人可以到法院起诉索要。2
2022-03-04 15,340 -
民间借贷年利率是多少民间借贷的利率是多少
利率,是指借款、存入或借入金额(称为本金总额)中每个期间到期的利息金额与票面价值的比率。借出或借入金额的总利息取决于本金总额、利率、复利频率、借出、存入或借入的时间长度。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
2022-04-23 15,340
-
01:16
民间借贷最高利息多少是合法的
根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民间借贷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规定》(2020第二次修正)第25条规定,出借人请求借款人按照合同约定利率支付利息的,法院应予支持,但是双方约定的利率超过合同成立时一年期贷款市场报价利率四倍的除外。其中的“一年期贷款
2,541 2022.04.17 -
01:38
民间借贷多少利息合法
根据最高院关于民间借贷案件的相关规定,民间借贷最高利息一般不可以超过年利率24%,已经支付的超过24%的但少于36%的部分将不予退还,如果超过36%部分一般可以以不当得利的名义要求借款人进行返还。 个人借贷法律支持的利息分为以下三种情况:
1,294 2022.04.17 -
01:16
民间借贷阴阳合同指的是什么
民间借贷阴阳合同,是指合同当事人就借款事项订立两份内容不相同的合同,一份对内,一份对外,其中对外的一份并不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对内的一份则是双方真实意思表示。 其中“阳合同”因不体现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而不发生效力,而“阴合同”是当事人的真实意
1,22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