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除婚约需要付彩礼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解除婚约彩礼要退吗? 婚约是依据当地的传统习俗形成的,属当事人自愿的订立,不受法律的保护。 婚约中的彩礼属于一种附条件的赠与。 附义务的赠与合同又称附负担的赠与合同或附条件的赠与合同,是指赠与人在赠与财产或者财产权利时,要求受赠人承担一定义务为附加条件的赠与合同。 依婚约产生的彩礼性质是一种附条件的赠与,是双方以送现金和财物的形式,增强婚约的稳定性,以达到结婚的目的。 所谓附条件的赠与行为,是指已经发生法律效力的增与行为,在当事人所约定的条件不成就时仍保持其原有效力(赠与行为合法有效存在),当条件成就时,其效力便消灭,解除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赠与行为失去法律效力)。 双方婚约解除后,彩礼是应当返还给赠与方的。 婚约现象中的赠送彩礼等行为,实际上是预想将来婚约得到履行,而以婚约的解除为解除条件的赠与行为。其中,婚约的解除是所附的条件,如果条件不成就,那么赠与行为继续有效,彩礼等赠与物归受赠人所有,如果条件成就,赠与行为则失去法律效力,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关系是当然解除,赠与财产应当恢复到订立婚约前的状态,赠与物应当返还给赠与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婚约解除彩礼要返还的。 因为彩礼是基于结婚而产生的,若婚约解除,此财产流转就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一般需要返还。 且我国法律规定,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等情形之一,支付人可主张依法返还彩礼。
一旦婚约解除,此财产流转就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接受彩礼的一方就应当返还其所接受的彩礼;如果双方已经结婚,婚约的法律效力就一直延续到双方的婚姻缔结,一旦双方结婚,婚约的效力就自然失去了存在的基础,所以就不存在彩礼的返还问题,而解除婚约,彩礼就应当返还。
-
解除婚约需要返还彩礼吗
要看双方之间的具体情况,彩礼返还的适用条件如下: 1、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2021.02.01 154 -
女方解除婚约需要返还彩礼吗?
婚约解除彩礼是否需要归还的确定办法:如果满足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等情形之一,当事人主张返还的,应当依法返还。且后两种情形,以双方离婚为前提。如果不符合前述情形之一,则不可以
2020.06.11 163 -
-
解除婚约需要返还彩礼吗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2022-05-14 15,340 -
解除婚约需要返还彩礼吗?
当事人请求返还按照习俗给付的彩礼的,如果查明属于以下情形,人民法院应当予以支持: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的;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的;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
2022-06-23 15,340 -
婚约解除彩礼需要归还吗
一、婚约解除彩礼要返还的。因为彩礼是基于结婚而产生的,若婚约解除,此财产流转就失去了其合法性基础,一般需要返还。且我国法律规定,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婚前给付并导
2023-09-03 15,340 -
要解除婚约吗?彩礼需要归还吗
视具体情况而定。如果是属于以下情形之一的,那么是可以返还彩礼的: (一)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二)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 (三)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 我国法律明确规定,禁
2022-11-30 15,340
-
01:05
解除合约要付违约金吗解除合同,并不影响合同违约责任的承担。换句话说,如果双方事先约定了违约金条款,同时合同履行过程中出现了违约行为,这时候守约方既可以解除合同,又可以请求对方按照合同内容承担违约金的责任。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合同的违约金责任是约定的违约责任。只有
1,559 2022.04.17 -
00:51
离婚女方需不需要退彩礼离婚女方需不需要退彩礼要根据情况分析。给付彩礼的行为属于附条件的赠与行为。以下情形下,离婚女方需要退还彩礼: 1、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这种情况法院有权根据双方过错,彩礼数额,使用情况,结婚时间长短,未共同生活是否有正当事由,
694 2022.04.17 -
01:01
要了彩礼没办结婚证离婚彩礼退吗根据法律的规定,可以要求返还彩礼的情形如下: 1、男女双方未办理结婚登记手续; 2、男女双方办理结婚登记手续,但确未共同生活,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3、婚前给付并导致给付人生活困难的,也可以在离婚诉讼中要求返还彩礼。 男女双方未办
1,867 2022.08.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