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中分配抚养费的条文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关于抚养费的条文如下:7、子女抚育费的数额,可根据子女的实际需要、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和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确定。有固定收入的,抚育费一般可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五十。 无固定收入的,抚育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 有特殊情况的,可适当提高或降低上述比例。 8、抚育费应定期给付,有条件的可一次性给付。 9、对一方无经济收入或者下落不明的,可用其财物折抵子女抚育费。 10、父母双方可以协议子女随一方生活并由抚养方负担子女全部抚育费。但经查实,抚养方的抚养能力明显不能保障子女所需费用,影响子女健康成长的,不予准许。 11、抚育费的给付期限,一般至子女十八周岁为止。 十六周岁以上不满十八周岁,以其劳动收入为主要生活来源,并能维持当地一般生活水平的,父母可停止给付抚育费。 12、尚未独立生活的成年子女有下列情形之一,父母又有给付能力的,仍应负担必要的抚育费: (1)丧失劳动能力或虽未完全丧失劳动能力,但其收入不足以维持生活的; (2)尚在校就读的; (3)确无独立生活能力和条件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民法典对离婚抚养纠纷最新的规定是:离婚后,父母双方就抚养权归属、抚养费数额、抚养费支付方式、抚养费支付期限等相关问题不能达成协商的,由人民法院判决。
-
婚姻法中债务法条文规定有哪些
1、债权人与债务人明确约定为个人债务,应当由债务人本人承担清偿责任。 2、夫妻双方实行约定财产制的,如果债权人事先知道该约定,并与夫妻中的一方建立债权债务关系的,应当认定为个人债务,用债务人的个人财产清偿。
2021.04.02 124 -
婚姻法中对子女抚养费的规定有哪些
夫妻双方协议离婚的,可以在离婚协议书上约定好关于抚养费的问题。对于抚养费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不成的,一方或者双方可以请求人民法院判决。
2021.04.12 106 -
新婚姻法关于抚养权的分配原则有哪些
我国法律关于抚养权的分配原则是: 1、子女两周岁以下,由母方直接扶养的原则; 2、父母双方协议两周岁以下子女随父方生活,并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予准许; 3、父母双方对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或随母生活发生争执的,应考虑该子女的意
2021.04.09 96
-
婚姻法中如何分配孩子的抚养权
根据《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第一条规定,孩子抚养权分配具体如下: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
2021-09-07 15,340 -
《婚姻法》中关于抚养费的规定有哪些?
第三十六条 父母与子女间的关系,不因父母离婚而消除。离婚后,子女无论由父或母直接抚养,仍是父母双方的子女。离婚后,父母对于子女仍有抚养和教育的权利和义务。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
2021-10-01 15,340 -
婚姻法解释中的抚养费具体有哪些
我国民法典中规定:在夫妻双方离婚后,一方抚养子女,另一方则负担必要的生活费以及教育费的一部分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然而子女的抚养费该给多少更多表现出的
2022-07-22 15,340 -
婚姻法中孩子抚养权如何分配
孩子抚养权怎么分配: 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 (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有抚养条件不尽义务,而父
2022-08-26 15,340
-
01:01
离婚有孩子怎么分配抚养费离婚有孩子的,抚养费一般是由不直接抚养的一方向直接抚养方支付。 离婚子女抚养费标准有以下四点: 1、有固定收入的,抚养费一般可以按其月总收入的百分之二十至百分之三十的比例给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养费的,比例可以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
3,029 2022.08.04 -
01:11
婚姻法离婚有哪些条件离婚有两种途径: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如果双方都自愿离婚的,可以协议离婚。如果有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就要起诉离婚。 按照我国婚姻法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须进行调解。如果男女双方调解不成,且符合法定的判离情形的,法院会判决双方离婚。婚
2,714 2022.04.17 -
01:13
新婚姻法离婚条件的规定有哪些离婚有两种途径:协议离婚和起诉离婚。如果双方都自愿离婚的,可以协议离婚。如果有一方不愿意离婚的,就要起诉离婚。按照我国民法典的规定,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的,必须进行调解。如果男女双方调解不成,且符合法定的判离情形的,法院会判决双方离婚。民法
2,18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