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工死亡后丧葬费和抚恤金标准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葬抚恤金领取时间有限制,一般为一年。 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也是职工参保享受养老保险待遇的一部分。 (1)丧葬补助金,是职工死亡后安葬和处理后事的补助费用,目前全国没有统一标准。从某些地方规定来看,丧葬补助金一般按照职工死亡时当地职工月平均工资的一定月数计发,如大连,丧葬补助费为本市上一年度3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 (2)遗属抚恤金,是职工死亡后给予其家属的经济补偿和精神安慰。遗属抚恤金各地规定不一样,有的没有规定抚恤金,只规定按月发给遗属救济费;有的规定了一次性抚恤金,还规定按月发给遗属生活补助费,如大连,除了按照本市上一年度10个月的社会平均工资的标准发给直系亲属一次性救济费外,供养直系亲属还可以按当地生活困难补助标准以及物价补贴之和领取亲属救济费。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职工死亡抚恤金丧葬费标准: 1、丧葬补助金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 2、供养亲属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比例发放给亲属,一般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每人每月在上述标准的基础上增加10%。
非因工死亡抚恤金没有具体规定,一般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 非因工死亡丧葬费按照受诉法院所在地上一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标准,以六个月总额计算。
-
死亡职工丧葬费抚恤金发放标准
根据我国的相关法律规定,职工因工死亡的,丧葬费为6个月的统筹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抚恤金按照职工本人工资的一定比例发给由因工死亡职工生前提供主要生活来源、无劳动能力的亲属。标准为:配偶每月40%,其他亲属每人每月30%,孤寡老人或者孤儿
2020.12.21 586 -
职工自然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
职工死亡后,丧葬补助费按下列标准发给:因病或非非因工伤死亡的,发给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3个月,低于600元的按600元发给;因工死亡的,发给当地上年度社会平均工资5个月,低于1000元的按1000元发给。 一次性抚恤金,按下列标准发给:因
2021.03.27 507 -
退休职工死亡抚恤金丧葬费标准
1.烈士和因公牺牲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0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2.病故的为上一年度全国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2倍加本人生前40个月基本工资或基本离退休费。 3.如果职工是因工死亡的,其近亲属可
2020.06.05 943
-
职工死亡抚恤金和丧葬费标准
享有丧葬补助费和抚恤金,有基本养老保险基金支付,具体标准由所在省、直辖市‘自治区规定。对此,建议咨询当地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局。个人账户余额可以继承。《社会保险法》第十四条个人账户不得提前支取,记账利率不
2022-02-13 15,340 -
企业职工死亡抚恤金和丧葬费标准
1、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的丧葬补助费为2000元,一次性抚恤费为1000元。 2、因病或非因工死亡职工供养直系亲属的生活困难补助费为:家居省辖市的,每人每月100元;家居县(市)、镇的,每人每月80元
2022-02-04 15,340 -
职工死亡后的丧葬费和抚恤金
根据社会保险法规定,个人账户养老金具有强制储蓄性质,属于个人所有,个人死亡的(包括退休前和退休后),个人账户养老金余额可以继承。 因病或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遗属抚恤金。丧葬补助金和
2022-04-15 15,340 -
死亡职工的丧葬费和抚恤金
1、因工逝世的一次性抚恤金自己20个月基本工资; 2、因病逝世的一次性抚恤金自己10个月基本工资; 3、丧葬费规范:因病4000元;因工(公)5000元; 4、遗属日子困难补助费规范:非农户一人月补助
2022-05-04 15,340
-
01:36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是多少?
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标准是: 1、因工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20个月基本工资; 2、因病死亡的一次性抚恤金本人10个月基本工资; 3、丧葬费标准:因病4000元。因工5000元; 4、遗属生活困难补助费标准:非农户一人月补助210元。二人以上
8,566 2022.04.17 -
01:22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
退休人员死亡丧葬费和抚恤金大概是多少钱,应当根据退休人员领取的地点进行确定。 法律明确规定,参加基本养老保险的个人,因病或者非因工死亡的,其遗属可以领取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至于遗属可以领取多少的丧葬补助金和抚恤金,应当由各省的人民政府按照当
9,343 2022.06.22 -
01:11
新丧葬费标准
新丧葬费标准如下:丧葬费是上年度本省城镇居民月可支配收入的2倍,因此,从2021年9月1日开始,丧葬费就等于2倍的当地月可支配收入。从以往各地区标准不统一,有的包干,有的挂钩,最终实现了与当地月支配收入相挂钩的统一模式,更加清晰、明了,也更
4,408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