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用期发生工伤后要离职是否合法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试用期发生工伤,用人单位因为工伤辞退员工不合法,要支付赔偿金,同时用人单位要承担工伤赔偿责任。 《劳动合同法》 第二十一条在试用期中,除劳动者有本法第三十九条和第四十条第一项、第二项规定的情形外,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在试用期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说明理由。 第三十九条劳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损害的; (四)劳动者同时与其他用人单位建立劳动关系,对完成本单位的工作任务造成严重影响,或者经用人单位提出,拒不改正的; (五)因本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第一项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六)被依法追究刑事责任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试用期也是有工资的,试用期辞职单位不给发工资是违法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劳动部门投诉。 在试用期辞职,公司原则上是不能扣除工资的,除非在职期间给公司造成了什么财产损失,正常情况下,试用期辞职应在提前三日告知公司人事部门,工资在离职那天当面结清。 工资是劳动者提供劳动获得的报酬,只要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就应当及时足额的支付工资。 劳动者在试用期内辞职,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劳动者的实际工作天数折算工资。
如果劳动者正常付出了劳动,则试用期离职不给工资是不合法的。用人单位应当以货币形式支付给劳动者工资,且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的工资。
-
试用期职工发生工伤怎么处理
试用期职工发生工伤的处理流程: (一)报案。 (二)就诊。 (三)工伤申报。一般由用人单位申报,如果用人单位未在规定的期限内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受伤害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可直接依法申请工伤认定。 (四)赔偿。
2020.07.05 129 -
试用期离职不发工资合法吗?
试用期离职不给发工资不合法。用人单位应以法定货币支付并按月支付工资给劳动者本人,双方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当一次性支付员工的工资。
2020.05.17 200 -
试用期不发工资是否合法
试用期不发工资是不合法的。只要劳动者提供了正常劳动,用人单位就理应向劳动者支付约定的工资,拒绝支付工资或者拖欠工资属于违法行为。劳动者可先行与用人单位协商,协商不成,可去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或者申请劳动仲裁,维护自己合法利益,如果员工在试用
2022.08.09 518
-
试用期内主动离职是否要发工资
1、试用期内,员工自离有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三天自动离职的,用人单位是应当支付其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
2022-06-26 15,340 -
试用期发生工伤是否可以享受工伤待遇?试用期发生事故是否属于工伤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第二十一条“劳动合同可以约定试用期”,即表示试用期包括在合同期内,员工自订立劳动合同起,就与用人单位建立了劳动关系,再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各类企
2022-03-31 15,340 -
试用期内主动离职是否要发工资?
1、试用期内,员工自离有工资。劳动者在试用期三天自动离职的,用人单位是应当支付其工资的,如果用人单位拒绝支付其工资的,劳动者可以向当地的劳动监察部门进行投诉举报或者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工资
2022-11-10 15,340 -
试用期期间离职工资延一个月发是否是合法
1、试用期期间离职工资延一个月发不合法。根据法律规定,劳动关系双方依法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用人单位应在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时一次付清劳动者工资。 2、法律依据《工资支付暂行规定》 第九条劳动关系双方依
2022-06-25 15,340
-
01:05
试用期是否需要签合同
试用期是需要签合同的。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建立劳动关系,应当订立书面劳动合同。试用期代表双方已经建立了劳动关系,因此应当签合同。需要注意的是,试用期是包括在劳动合同期限内的,如果合同只约定了试用期的,合同不成立。
967 2022.06.15 -
00:51
职工发生工伤如何赔偿
发生工伤后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单位没有申请的,可以由工伤职工或者其直系亲属、工会组织在一年内进行申请。伤者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
737 2022.06.22 -
01:56
发生工伤后如何索赔
发生工伤事故后索赔的流程是以下三点: 1、先到医院就医,在就医的同时,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县级劳动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 2、可以和用人单位协商相关赔偿事宜; 3、协商不成后,应及时向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4、到仲裁委员会申
14,720 2022.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