冒用他人身份信息借钱怎么处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使用他人身份证,且以他人名义进行活动,属于冒用他人身份证行为,将会受到法律制裁。视情节轻重,会承担不同的法律后果。 一、行政责任:罚款200元至1000元,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没收违法所得。 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第十六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给予警告,并处二百元以下罚款,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居民身份证的; (二)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三)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第十七条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一)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 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和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予以收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应当依法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身份证法》的规定,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应当没收违法所得,并处以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
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如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冒用他人信息贷款的,可能涉嫌贷款诈骗罪。需要结合全案情况,具体情况具体分析。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怎么处理
行为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如果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构成冒用他人身份证件罪,应处
2020.06.22 441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怎么处理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的处罚标准如下: 1、行为人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不构成犯罪的,由公安机构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 2、如果冒用他人身份信息,顶替他人取得的高等学历教育入学资格、公务员录用资格、就业安置待遇的,构成冒用他
2022.06.08 4,330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
我国法律没有明确规定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居民身份证和购买、出售、使用伪造、变造的居民身份证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
2020.05.10 1,227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怎么处罚
1、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证实施了犯罪活动,以犯罪论处。 2、如果居民身份证或复印件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者无须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2022-11-23 15,340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要怎么处罚
1、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证实施了犯罪活动,以犯罪论处。 2、如果居民身份证或复印件丢失被他人冒用,冒用者及相关部门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丢失者无须对自己未实施的行为承担责任。 3、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2022-11-26 15,340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处罚标准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立案标准: 1、使用虚假证明材料骗领身份证的。 2、出租、出借、转让居民身份证的。 3、非法扣押他人居民身份证的。 4、冒用他人居民身份证或者使用骗领的居民身份证的。
2023-02-15 15,340 -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罪
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如果冒用他人身份证会受到公安机关的行政处罚,一般罚款200元至1000元,或者处10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依法没收违法所得。
2022-05-23 15,340
-
01:00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治安管理处罚法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一般会让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的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
9,212 2022.04.17 -
01:01
治安管理处罚法冒用他人身份信息
冒用他人身份信息的,会被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的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的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收违法所得。《中华人民共和国居民身份证法》规定,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公安机关处二百元以上一千元以下罚款,或者处十日以下拘留,有违法所得的,没
6,403 2022.04.17 -
01:10
冒用他人信息贷款构成什么罪名
冒用他人的信息向银行进行贷款构成贷款诈骗罪。诈骗罪侵犯的法益不仅仅只有一项,此罪既侵犯了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对其发放贷款的所有权,还对国家的金融管理制度进行了侵犯。如果行为人以非法占有作为目的,向银行或者是其他金融机构进行贷款,数额较大的,
4,764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