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解散后股东可以要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照《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因此,公司解散(倒闭)属于法律允许的情形,将进入到破产清算程序。 《公司法》第一百八十六条第二款规定:“公司财产在分别支付清算费用、职工的工资、社会保险费用和法定补偿金,缴纳所欠税款,清偿公司债务后的剩余财产,有限责任公司按照股东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份有限公司按照股东持有的股份比例分配。”可见,职工工资是要得到优先偿还的。所以,这种情况下,公司职工要注意看护好公司资产,防止公司资产被转移或隐匿。同时,可以由企业工会出面协调,并申请劳动监察部门介入,欠发的工资应该能够得到偿还。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出现下列情形时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法院解散公司: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公司董事长期冲突,且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解决,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其他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情形。
股东如果符合法定条件的可以要求解散公司。提起解散公司诉讼,必须是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损害股东利益的情形。并且申请股东必须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
-
股东要求解散公司可以吗
股东在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下,可以要求解散公司。公司因下列原因可以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依法被吊销营业执照、
2020.11.15 472 -
股东可以要求解散公司吗
股东可以要求解散公司。股东提议召开股东会,代表三分之二以上股权的大多数股东作出决议,同意解散公司。股东会决议形成后,公司自行组成清算组,结清公司债务,剩余财产按股权比例分配。解散公司也是股东退出并收回投资的一种方式。公司连续两年以上不能召开
2022.06.17 360 -
公司可以要求股东解散吗
符合条件的股东可以请求解散公司。根据《公司法》第一百八十二条的规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2020.02.02 122
-
股东可以要求公司法院解散吗
股东可以请求法院解散公司。公司经营管理陷入僵局,继续存续会严重损害股东利益,且股东无法通过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等途径解决问题的,单独或者合计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依法提起解散公司诉
2022-06-08 15,340 -
公司要解散股东可以解散吗
股东不是想解散公司就可以解散,必须出现法定解散情形才可以解散: (一)公司持续两年以上无法召开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的; (二)股东表决时无法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比例,持续
2023-03-10 15,340 -
公司解散是否可以要求股东解散
单独或共同持有公司全体股东表决权10%以上的股东,有下列理由之一可以申请解散公司 (一)公司两年以上不能召开股东大会或者股东大会,公司经营管理存在严重困难的; (二)股东表决时不能达到法定或者公司章程
2021-11-17 15,340 -
公司股东可以要求解散公司吗
股东可以提出解散公司的条件如下: 公司经营管理发生严重困难,继续存续会使股东利益受到重大损失,通过其他途径不能解决的,持有公司全部股东表决权百分之十以上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解散公司。 《中华人民共
2022-11-07 15,340
-
01:05
请求公司解散需要经其他股东同意吗
请求公司解散,不一定需要经过公司其他股东的同意。公司解散的原因有以下几种: 1、公司章程中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是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的原因出现时; 2、公司的股东会议,决议解散公司; 3、因公司要合并,或者是分立需要解散的; 4、被吊
1,473 2022.11.26 -
01:18
股份公司解散条件有哪些
公司解散条件包括: 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时间已满或出现别的解散事由。 公司的营业期满,则须停止活动,进入解散。 经过会议讨论,决定解散。 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要将公司解散的,可以让董事会定出解散方案,由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作出决定。 因为公司合并
598 2021.04.25 -
01:13
公司解散程序怎样
根据我国法律的相关规定,公司的解散程序为: 1、由公司债权人提出破产清算申请。债务人可以提出重整、和解或者破产清算申请;或者股东会决议解散时,应当在15天内成立由全体股东组成的清算组。 2、政府有关部门对申请进行受理,其中,公用企业和国计民
1,73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