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东人数和经营所得都在法律上规定的是哪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它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资合公司,但也是有人合公司的因素,它有如下特征:①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仅以其出资额为限对公司承担责任;②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有最高人数的限制,我国《公司法》规定,有限责任公司由2个以上50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③有限责任公司不能公开募集股份,不能发行股票;④有限责任公司是将人合公司与资合公司的优点综合起来的公司形式。根据有限责任公司的上述特点可以看出,有限责任公司是我国企业实行公司制最重要的一种组织形式。其优点是设立程序比较简单,不必发布公告,也不必公布账目,尤其是公司的资产负债表一般不予公开,公司内部机构设置灵活。其缺点是由于不能公开发生股票,筹集资金范围和规模一般都较小,难以适应大规模生产经营活动的需要。因此,有限责任公司这种形式一般适合于中小企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非法经营数额是指行为人生产、制造、加工、拣选或者经销的全部违法商品的价值。违法所得数额:《关于办理侵犯知识产权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规定,以营利为目的,实施侵犯著作权行为的,违法所得数额在三万元以上的,属于“违法所得数额较大”。
-
非法经营罪都有哪些法律规定
非法经营罪的相关法规是违反国家规定,有下列非法经营行为之一的犯罪: 1.未经许可经营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专营、专卖物品或其他限制买卖的物品的; 2.买卖进出口许可证、进出口原产地证明以及其他法律、行政法规规定的经营许可证或者批准文件; 3.
2020.04.15 247 -
实际股东和隐名股东的法律规定
1、隐名股东也叫实际投资人,是指依据书面或口头协议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与隐名股东对应者,通常被称为显名股东。显名股东,是指在公司隐名投资过程中,约定将隐名股东的出资以自己名义出资、登记的一方当事人。 2、隐名股东是指为了规避法律或出于其
2020.09.07 773 -
股份有限公司章程的股东人数有哪些法律规定
公司法明确要求有限责任公司由二个以上五十个以下股东共同出资设立。之所以对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人数作出限制,考虑的主要因素是:有限责任公司是以资本联合为基础组成的,股东人数不应少于二人;有限责任公司有资本联合的因素,同时还有在相互了解、相互信任基
2020.08.01 158
-
有限责任公司的股东人数和经营所得在我国法律上是怎样进行规定的?
有限责任公司又称“有限公司”,它是指由两个以上股东共同出资,每个股东以其认缴的出资额对公司行为承担有限责任,公司以其全部资产对其债务承担责任的企业。有限责任公司是一种资合公司,但也是有人合公司的因素,
2022-03-15 15,340 -
少数股东有哪些法律规定
根据《公司法》第三十三条,少数股东权益的规定: 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记录、董事会决议、监事会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 股东可以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股东可以请求人民法院要
2022-01-01 15,340 -
合伙企业的名称、数额、经营场所、经营场所和经营场所的规定是什么
为了繁荣市场,搞活经济,增加收入,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伙企业法》及国家有关法律、法规规定,在诚实守信、平等互利、志愿入伙的基础上,经全体合伙人共同协商一致,达成协议如下: 一、合伙企业的名称和经营范
2022-03-08 15,340 -
非法经营罪在法律上是怎么规定的
非法经营罪的法律适用是: 1、犯此罪,情节严重的,处五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并处或者单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 2、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五年以上有期徒刑,并处违法所得一倍以上五倍以下罚金或者没
2022-06-10 15,340
-
00:43
股东大会法定人数
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大会,由股份有限公司的全体股东组成。《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未明确规定,股东大会的具体人数要求。公司法只规定了,董事会和监事会的具体人数要求。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的相关规定:股份有限公司的发起人为2-200人。至于
5,487 2022.04.15 -
01:02
隐名股东法律规定有哪些
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实际出资人即隐名股东可以与名义出资人签订代持股协议,且该协议合法有效,除非有《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典》规定的合同无效事由出现。但是需要注意的是,隐名股东想要得到公司的承认需征得公司一半以上的股东同意。除此之外,名义股东与实际
1,451 2022.04.17 -
01:03
隐形股东在法律上允许吗
隐形股东,从法律上来说是隐名股东,也是实际投资人,是指按照书面或者口头协议,来委托他人代其持有股权者。 隐名股东在法律上是允许的,但是,当隐名股东的权利受到损害时,向法院提起确认之诉将要承担较大的风险。 隐名股东可以采取以下措施,来保护自己
934 2022.05.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