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及补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如下:市民对因拆迁而享受契税优惠政策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办理程序和办理时限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6月24日,地税部门提示,契税退税切勿超过3年期限。据了解,被拆迁的市民在获得拆迁补偿之后购买商品房的,应于办理新购房屋产权证明前,即缴纳契税前,先行办理契税免税手续,这样就可以直接享受优惠政策,免予缴纳部分或者全部契税。而不少市民在缴纳完新购房屋的契税后又到税务机关办理退税手续,增加了不必要的麻烦。对于契税的退税时限,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税收征收管理法》第51条的规定:纳税人自结算缴纳税款之日起三年内发现的,可以向税务机关要求退还多缴的税款,缴税时间超过3年的,不再予以办理退税。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一般情形下,拆迁补偿费不需要交或者减征契税。但是具体以所在地的政策为准。 《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是否减征或者免征契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国有土地上房屋征收与补偿条例》第十七条第一款规定,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级人民政府对被征收人给予的补偿包括: (一)被征收房屋价值的补偿; (二)因征收房屋造成的搬迁、临时安置的补偿; (三)因征收房屋造成的停产停业损失的补偿。
-
拆迁补偿费要交契税吗
在一般情形下,拆迁补偿费不需要交或者减征契税。但是具体以所在地的政策为准。 《契税暂行条例细则》第十五条第一项规定,土地、房屋被县级以上人民政府征用、占用后,重新承受土地、房屋权属的,是否减征或者免征契税,由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确定
2020.12.19 282 -
拆迁补偿是否缴纳契税
征地补偿款不缴纳契税,根据我国法律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国家机关、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军事单位承受土地、房屋用于办公、教学、医疗、科研和军事设施的,免征; (二)城镇职工按规定第一次购买公有住房的,免征; (三)因不可抗力灭失住房而
2020.04.25 279 -
拆迁补偿款缴纳契税的标准是什么
拆迁补偿费缴纳契税的政策依据是:土地出让的契税计税价格为成交价格,即承受人为取得该土地使用权而支付的全部经济利益。国家因公共利益的需要依法对集体建设土地或棚户区实行征收或征用按照被征地的原用途给予拆迁补偿费的,免征契税。
2022.12.02 229
-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拆迁补偿能享受什么契税优惠政策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如下:市民对因拆迁而享受契税优惠政策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办理程序和办理时限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6月24日,地税部门提示,契税退税切勿超过3年期限。据了解,被拆迁的市民在获得
2022-03-22 15,340 -
拆迁补偿可以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如下:市民对因拆迁而享受契税优惠政策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办理程序和办理时限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6月24日,地税部门提示,契税退税切勿超过3年期限。据了解,被拆迁的市民在获得
2022-04-07 15,340 -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如下:市民对因拆迁而享受契税优惠政策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办理程序和办理时限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6月24日,地税部门提示,契税退税切勿超过3年期限。据了解,被拆迁的市民在获得
2022-03-21 15,340 -
拆迁补偿能享受什么契税优惠政策?
拆迁可享受什么契税退税优惠政策如下:市民对因拆迁而享受契税优惠政策都有所了解,但是在办理程序和办理时限上还存在一定的盲区。6月24日,地税部门提示,契税退税切勿超过3年期限。据了解,被拆迁的市民在获得
2022-04-07 15,340
-
00:57
拆迁补偿费要交税吗我国法律明确规定,个人取得的拆迁补偿款,还有因为拆迁重新购置安置住房的,可以按有关规定享受个人所得税和契税减轻或者免除。 按照城市发展的规划,在改变、打造旧城的这个过程中,按照国家有关城镇房屋拆迁管理办法规定的标准,被拆迁人取得的拆迁补偿费
1,449 2022.05.11 -
01:34
什么是契税契税一般是指像土地、房屋等不动产的产权发生转移或者变动时,就产权人所订契约按照产价的一定比例向新的业主或产权承受人所征收的一次性税收。 契税除和其他税收具有相同的性质和作用之外,还具有其自身的一定特征 1、征收契税旨在为了保障不动产持有人的
5,056 2022.04.17 -
00:59
房屋契税可以退吗二手房契税可以退。一般可以分为以下的三种情况,具体如下: 1、纳税人已经按照预售面积、预售房款缴纳契税,但是办理房产证时,发现实测面积和预售面积有误差,导致房款发生变化,导致纳税人多缴税款的,那么可以申请退税; 2、纳税人超过需要纳税额缴纳
10,458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