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果不批准劳动者提出离职的情形有哪些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及办理离职手续等; 2、没有提前30天提出离职,用人单位也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直接提交辞职信就走人,这个时候就是你违法了,给用人单位造成的直接经济损失、招聘劳动者产生的费用,用人单位可以要求劳动者承担。 3、依据《劳动合同法》37条,劳动者提前30天提出的书面离职,不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就可以离职。其中,试用期提前3天书面提出;用人单位有义务结清工资办理离职手续。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劳动者提出辞职的情形有:未提供劳动合同的;未支付劳动报酬的;未依法缴纳社会保险费的;用人单位损害劳动者权益的;法律规定的情形无效的;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可以解除的其他情形;依法解除劳动关系。
劳动者提出辞职的步骤有:提前三十天通知单位,提交辞职报告;交接工作;人事手续。用人单位可以与劳动者协商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提前三十日书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或可在试用期内提前三天通知解除劳动合同。
-
签订合同后想辞职怎么办劳动者提出辞职的情形有哪些
签订合同后想辞职提出解除劳动合同,也就是提前30天通知用人单位,不用单位批准。但用人单位不承担经济补偿。 劳动者提出辞职的情形: (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
2020.05.23 105 -
不得提出离婚的情形有哪些
不得提出离婚的情形有: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者终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不得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但是女方提出离婚或者人民法院认为确有必要受理男方离婚请求的除外。
2021.02.06 95 -
不能提出离婚的情形有哪些
不能提出离婚的情形有: 1、女方在怀孕期间、分娩后一年内或中止妊娠后六个月内,男方非法定情形不得提出离婚; 2、一方为现役军人,另一方非现役军人,除现役军人同意离婚或其具有法定过错外,非现役军人不得擅自提出离婚; 3、其他情形。
2021.01.05 129
-
劳动者提出辞职,用人单位不批准,劳动者提出离职是否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
2022-04-14 15,340 -
劳动者提出辞职用人单位不批准,劳动者提出离职需要用人单位批准吗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
2022-04-09 15,340 -
劳动者提出辞职用人单位不批准,劳动者直接离职的,劳动者如何维权
一、个人提出辞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
2022-03-03 15,340 -
劳动者提出辞职,用人单位不批准,劳动者提出离职是否需要用人单位批准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七条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第九十条劳动者违反本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或者违反劳动合同中约定的保
2022-04-08 15,340
-
00:56
批准逮捕的情形有哪些
批准逮捕的情形有五点,分别是: 1、可能实施新的犯罪的; 2、有危害国家安全、公共安全或者社会秩序的现实危险的; 3、可能毁灭、伪造证据,干扰证人作证或者串供的; 4、可能对被害人、举报人、控告人实施打击报复的; 5、企图自杀或者逃跑的。
624 2022.10.08 -
01:42
抽逃出资的情形有哪些
抽逃出资的情形包括:1、公司资本验资后控股股东利用其强势地位,强行将注册资金的货币出资的一部分或全部抽走; 2、股东通过其控制的其他民事主体与公司之间的关联交易,增加交易成本,变相获得公司财产或伪造虚假的基础交易关系,如公司与股东间的买卖关
2,586 2022.04.15 -
00:56
不能判处死刑的情形有哪些
不能判处死刑的情形包括: 1、犯罪时不满18周岁的未成年人,包括不适用死刑缓期2年执行。是否已满18周岁,是决定是否适用死刑的年龄界限,在司法实践中应当一律按公历年、月、日计算实足年龄,必须是过了18周岁生日的第二天起,才认为已满18周岁;
641 2022.06.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