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降低工资的劳动仲裁是否有效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按实际情况,关于工资的劳动争议属于劳动仲裁的范围,劳动者可以通过劳动仲裁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但是,劳动者的主张能否得到劳动仲裁委员会的支持,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及相关法律规定进行确定。 相关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 第二条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的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发生的下列劳动争议,适用本法: (一)因确认劳动关系发生的争议; (二)因订立、履行、变更、解除和终止劳动合同发生的争议; (三)因除名、辞退和辞职、离职发生的争议; (四)因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 (五)因劳动报酬、工伤医疗费、经济补偿或者赔偿金等发生的争议; (六)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劳动争议。 第四条发生劳动争议,劳动者可以与用人单位协商,也可以请工会或者第三方共同与用人单位协商,达成和解协议。 第五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不愿协商、协商不成或者达成和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调解组织申请调解;不愿调解、调解不成或者达成调解协议后不履行的,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对仲裁裁决不服的,除本法另有规定的外,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 第六条发生劳动争议,当事人对自己提出的主张,有责任提供证据。与争议事项有关的证据属于用人单位掌握管理的,用人单位应当提供;用人单位不提供的,应当承担不利后果。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因为讨要工资引起的劳动争议,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但劳动关系终止的,应当自劳动关系终止之日起一年内提出。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公司降工资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调岗降薪属于劳动报酬、工作时间、休息休假、社会保险、福利、培训以及劳动保护发生的争议,属于劳动仲裁范围,如果不属于前述情形的,但是符合法律规定的其它情形的,都是可以进行劳动仲裁的。
-
员工劳动仲裁是否具有时效
员工劳动仲裁有时效,其规定的时效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1年,仲裁时效的起算以权利人的权利客观受到侵害、主观知晓权利被侵害的事实为构成要件。
2020.11.17 112 -
劳动仲裁时是否有工资
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劳动者支付正常劳动,有工资;劳动关系终止的,劳动者诉求恢复劳动关系被支持的,则仲裁期间是有工资的。用人单位执意不给,在仲裁开庭时,劳动者可以追加仲裁请求。
2020.02.29 173
-
员工劳动仲裁是否有时效
员工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争议有时效,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但属于劳动关系存续期间因拖欠劳动报酬发生争议的员工申请仲裁不受仲裁时效期间的限制。劳动关
2022-06-24 15,340 -
工资低于劳动者最低工资可否申请劳动仲裁?
用人单位发放的工资低于当地最低工资的,劳动者是可以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其低于的最低工资标准。 1、去当地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局(原劳动局)内的劳动争议仲裁委,申请劳动仲裁,立案时需携带:仲裁
2022-04-01 15,340 -
绩效工资被降职是否可以申请劳动仲裁
你们并没有在劳动合同中约定过绩效工资,而是按照惯例在执行绩效工资的计算。绩效工资的计算方式,属于内部制度。如果要对此进行调整,理论上要通过民主协商的方式确定,单位不能单方面作出调整。所以,你能够证明你
2022-04-15 15,340 -
劳动仲裁能降工资吗
用人单位不支付劳动者的工资,是侵害劳动者权利的行为。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争议调解仲裁法》的规定,劳动者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一年内,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申请劳动仲裁主张合法权益。 劳
2022-08-06 15,340
-
00:55
劳动仲裁有效期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通常是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一般是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该知道其权利被侵害的那天起开始计算。仲裁时效通常会因为当事人一方向对方主张权利,或者向有关部门请求权利救济,或者对方当事人同意履行义务而中断。从中断时起,仲裁时效期
2,833 2022.04.18 -
01:20
劳动仲裁时效
首先要明确一点,劳动仲裁不适用诉讼时效的规定。劳动仲裁的时效有如下几种情况: 1、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2、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的劳动关系存续期间的劳动报酬争议,不受
11,107 2022.04.15 -
01:01
申请劳动仲裁工资还是不发怎么办
申请劳动仲裁后还是不发工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可知,对依法设立的仲裁机构的裁决,一方当事人不履行的,对方当事人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申请执行。受申请的人民法院应当执行。法院可以采取
2,256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