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我国《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的规定,学校对流不良行为的未成年人应当加强教育,管理,不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未成年人在一般是指未满十八周岁的公民,但是在某些国家(例如日本)的定义上是指未满二十周岁的公民。对未成年人法律有《未成年人保护法》和《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等。 未成年人犯罪是指已满14周岁不满18周岁的人实施了犯罪行为。未满14周岁的人实施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不认为是犯罪,不承担刑事责任。已满14周岁不满16周岁的人,只有实施了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的行为,才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在14岁以前和14至16岁期间都实施了上述行为,那么只对14至16岁期间的行为承担刑事责任,14岁以前的行为不是犯罪,不能一并作为犯罪追究其刑事责任。已满16周岁的未成年人实施了法律规定的犯罪行为,都构成犯罪,需要承担刑事责任。如果未成年人在年满16周岁前后都实施了上一个问题所说的犯罪行为以外的其他犯罪行为,那么只追究未成年人在年满16岁以后的行为的刑事责任,对16岁以前的行为不作为犯罪一并追究。 孩子犯罪的定性不同于成年人。 介于孩子正处于成长期和塑造性较强的阶段,我国《刑法》以及相关司法解释明确规定,14周岁以下的孩子完全不负刑事责任,14周岁以上、16周岁以下的孩子只负相对刑事责任。 也就是说,处于这一阶段的孩子只有实施以下八种行为时,才负刑事责任:即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投毒(投放危险物质)。 若孩子年龄已达16周岁,则与成年人一样,负完全刑事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不良行为有旷课、夜不归宿;携带管制刀具;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等。对未成年人应当加强理想、道德、法制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教育。对于达到义务教育年龄的未成年人,在进行上述教育的同时,应当进行预防犯罪的教育。
-
法律上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哪些不良行为
法律上规定未成年人不得有以下不良行为: 1、旷课,夜不归宿; 2、携带管制刀具; 3、打架斗殴,辱骂他人; 4、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5、偷窃,故意毁坏财产; 6、参与赌博或变相赌博; 7、观看、收听色情、淫秽音像制品、读物等; 8、进入法
2022.04.16 5,046 -
防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方面有什么规定
防止未成年人不良行为方面规定如下: 1、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当将预防犯罪教育纳入学校教学计划,引导教职工结合未成年人的特点,采取多种方式对未成年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预防犯罪教育; 2、学校应配备专职或兼职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2022.05.11 1,581 -
-
预防未成年不良行为的规定
第三章对未成年人不良行为的预防第十四条未成年人的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和学校应当教育未成年人不得有下列不良行为:(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
2022-03-11 15,340 -
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不良行为有哪些
根据预防未成年人犯罪法规定,未成年人不良行为主要是指:(一)旷课、夜不归宿;(二)携带管制刀具;(三)打架斗殴、辱骂他人;(四)强行向他人索要财物;(五)偷窃、故意毁坏财物;(六)参与赌博或者变相赌博
2022-02-09 15,340 -
学校应该如何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
学校应当建立健全校园安全制度,加强对未成年人的安全教育和管理,对校园内发生扰乱教学秩序或者侵犯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安全的行为应当及时制止,必要时向公安机关报告;对校园周边可能危及未成年人人身、财产安全隐
2022-03-16 15,340 -
如何理解我国刑法规定的预防未成年人犯罪的良方
犯罪是主客观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这两方面的因素作用于犯罪时谁为主次,或许要具体分析,但不可否认的一点是,犯罪的发生离不开主观因素的作用。如同一个人面对疾病,他可能受到感染,也可能不被感染,这时起决定作
2022-03-05 15,340
-
01:46
不让未成年人上学违法吗根据我国义务教育法的第四条规定:未成年人不但有接受平等义务教育的权利,而且还有接受义务教育的义务,既然还有义务那就是不能放弃的,所以即便其表示不接受义务教育那也是无效的。 在我国未成年人义务教育法当中规定的父母、监护人必须保证未成年人受教育
3,830 2022.04.15 -
00:58
未成年人犯罪未遂怎么判未成年人犯罪未遂的判决为: 1、根据我国刑法,对于未成年犯罪未遂,一般不会判刑。如果是对于已满十四周岁的未成年人,在犯了极其严重的罪名,如故意杀人、故意伤害致人重伤或者死亡、强奸、抢劫、贩卖毒品、放火、爆炸等,但是犯罪未遂的情形时,应当处以
2,559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