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方缺席离婚要不要支付诉讼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缺席判决的,诉讼费用也是由败诉方负担。 见《诉讼费用交纳办法》第二十九条诉讼费用由败诉方负担,胜诉方自愿承担的除外。 部分胜诉、部分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案件的具体情况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共同诉讼当事人败诉的,人民法院根据其对诉讼标的的利害关系,决定当事人各自负担的诉讼费用数额。 第三十条第二审人民法院改变第一审人民法院作出的判决、裁定的,应当相应变更第一审人民法院对诉讼费用负担的决定。 第三十一条经人民法院调解达成协议的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第三十二条依照本办法第九条第(一)项、第(二)项的规定应当交纳案件受理费的再审案件,诉讼费用由申请再审的当事人负担;双方当事人都申请再审的,诉讼费用依照本办法第二十九条的规定负担。原审诉讼费用的负担由人民法院根据诉讼费用负担原则重新确定。 第三十三条离婚案件诉讼费用的负担由双方当事人协商解决;协商不成的,由人民法院决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婚姻法第二十条规定:“夫妻有互相扶养的义务。 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时,需要扶养的一方,有要求对方付给扶养费的权利。” 夫妻扶养作为法定义务,具有法律强制性。 当夫妻一方没有收入、缺乏生活来源,或因患病、年老等原因需要扶养, 另一方不履行扶养义务,一方可向法院单独提起扶养费的诉讼, 该诉讼符合诉的独立构成要件,不以提起离婚诉讼为前置条件。
离婚案件,法院开庭而被告故意不到庭的,法院可能会缺席判决。被告不出庭可能造成以下不利影响: 1、若双方有孩子的,不利于获得孩子的抚养权; 2、涉及财产分割的,法院可能仅根据原告提供的证据来判决财产的归属,对被告分割财产不利。
-
起诉离婚一方缺席要怎样判
一、被告当事人确因下落不明,无法通知其到庭应诉。 就会对下落不明的人用公告送达诉讼文书。 二、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出于不愿离婚等目的,接到法院的传票,就是不到法庭出庭应诉。对于这类离婚案件,分两种情形处理: 1.是本人确不愿出庭参加
2022.05.16 141 -
-
诉讼离婚一方缺席怎么处理
1、被告确因下落不明,无法通知其到庭;这一类情况可以公告送达诉讼文书公告期满就意味着依法向其送达了相关法律手续。 2、被告有明确的地址,又通知了其本人,本人因种种原因不出庭应诉。当事人具有完全民事行为能力,本人确不愿出庭参加诉讼,但以书面的
2020.04.26 186
-
一方起诉离婚,另一方要支付对方诉讼费吗
1、诉讼费:离婚案件,每件交纳50元至300元。涉及财产分割,财产总额不超过20万元的,不另行交纳;超过20万元的部分,按照0.5%交纳。 2、保全费:财产数额不超过1000元或者不涉及财产数额的,每
2022-05-08 15,340 -
离婚案件一方缺席,另一方要离婚怎么办
我国法律规定,男女一方要求离婚的,而另一方不同意的,可由有关部门进行调解或直接向人民法院提出离婚诉讼。 1、法院调解 我国人民法院在审理一方不同意离婚的件时,首先应当进行调解;如感情确已破裂,调解无效
2022-08-08 15,340 -
一方起诉离婚另一方缺席如何办
由于离婚案件非同于一般案件,离婚纠纷除涉及到当事人的人身和财产关系外,还涉及到婚姻家庭的稳固,具有较强的社会性,一般不适用缺席判决,以避免造成一方当事人的诉权被剥夺,人身和财产权益被侵害等情况发生。但
2022-05-25 15,340 -
起诉离婚另一方缺席怎么办
离婚案件被告缺席的,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可以缺席判决。是否判决离婚要以是否符合离婚的条件来决定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事诉讼法》规定,缺席审判,被告经传票传唤,无正当理由拒不到庭的,或
2022-11-21 15,340
-
01:05
起诉离婚另一方不出席怎么办起诉离婚另一方不出席可以缺席判决。离婚起诉程序有以下五点: 1、想要离婚的一方向被告住所地法院提起离婚诉讼。被告住所地与经常居住地不一致的,向经常居住地人民法院起诉; 2、符合受理条件的,法院受理立案; 3、立案后,法院向被告送达起诉状,被
478 2023.01.04 -
01:09
起诉离婚缺席如何判起诉离婚时一方缺席,根据不同的情况处理结果如下: 1、一方当事人确因特殊情况无法出庭的,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交书面意见,并经法院同意。否则就要承担不利的法律后果。 2、通常情况下缺席的不利后果是,如果原告缺席,则按照自动撤诉处理;如果被告缺席,
636 2022.04.17 -
01:04
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怎么样起诉一方不同意离婚,另一方可以向具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起诉。具体来说,根据民法典的相关规定,当事人因为离婚问题产生民事纠纷,而且对方不同意离婚的话,当事人就可以单方面提起离婚诉讼。同时,根据我国民事诉讼法第一百二十条的规定,当事人在起诉的时候,应
1,52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