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起喝酒的人发生意外在一起会怎样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具体情节承担相应的民事赔偿责任。第一,一起喝酒的人是否有劝酒等过错;第二,发生的意外是否因饮酒有直接关系;第三,发生的意外与饮酒是否有因果关系。不当劝酒、强行劝酒会产生损害后果。如果由于不当劝酒产生了损害后果,除了饮酒人自己负责自担风险外,劝酒人也要承担相应的民事甚至刑事责任。过量饮酒会对身体造成伤害是一个基本常识。任何完全民事行为能力人,均须对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如果饮酒者对劝酒不加拒绝而造成饮酒过量,并对自己的身体或他人造成伤害,应当首先由他个人负责。即应首先实行饮酒人的自己责任原则。所以在责任分配时,一般认定由醉酒人承担主要责任,劝酒人承担次要责任,即劝酒人一般应在10%至30%的范围内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在一般情况下,因为喝酒导致同桌猝死,那么同桌或多或少肯定是要承担一定的责任,根据喝酒的情况不同,每个人承担的责任也各不一样。 极力劝酒或者在明知他人不胜酒力的情况下极力劝酒,导致人员死亡,认定为存在侵权行为,应当承担侵权责任。如果仅有部分人员存在侵权行为,则由实施侵权行为的人承担侵权责任。如果同桌喝酒的其他人没有上述侵权行为,或是没有预料到损害结果、无因果关系的,不应承担侵权责任。但应酌情分担相应的民事责任。
一起喝酒摔伤赔偿标准: 1.过错方应当赔偿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以及因误工减少的收入。 2.造成残疾的,还应当赔偿辅助器具费和残疾赔偿金。
-
一起喝酒一起逃逸的人可以酒驾吗
是否有责任要视具体情况而论,一般有两种不同的情况,第一种是一起喝酒的人竭力劝阻无效执意要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的,一起喝酒的人无责任;第二种是同桌喝酒的人明知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但不劝阻或纵容酒驾醉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连带责任。酒驾是危险而违法的
2020.02.15 203 -
朋友一起喝酒意外死亡怎么赔偿
和朋友一起喝酒致死,如果同喝酒的人不存在劝酒等引导行为,那么不用承担责任,但如果饭店的老板没有尽到安全保障义务,也需要承担侵权责任。因此,应该根据具体的案件确定。
2021.01.08 986 -
一起喝酒的人怎么处理
要根据具体的情况判断。如果是一起喝酒的人竭力劝阻无效执意要酒驾造成的交通事故的,一起喝酒的人无责任;第二种是同桌喝酒的人明知酒后驾车是违法的,但不劝阻或纵容酒驾醉驾造成交通事故的,有连带责任。
2020.04.05 368
-
一起喝酒的人和一起在群里喝酒的人谁的责任大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
2022-04-11 15,340 -
一起喝酒的人,出事一起喝酒的人有责任吗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
2022-02-22 15,340 -
在一起喝酒有一人在回家的路上意外伤亡该如何办
如果没有劝酒且尽到相应的保护义务不承担责任,存在过错的需要承担责任
2023-06-01 15,340 -
一起喝酒的人出事了一起喝酒的人有责任吗
和人一起喝酒中,如果饮酒出事,有四种情况劝酒者需承担法律责任: 1、强迫性劝酒,比如用“不喝不够朋友”等语言刺激对方喝酒,或在对方已喝醉意识不清没有自制力的情况下,仍劝其喝酒的行为; 2、明知对方不能
2022-02-01 15,340
-
01:17
人在外地怎样起诉离婚
如果是以诉讼方式离婚的,要求夫妻双方都离开住所地超过一年的,才可以到被告经常居住地的法院进行异地起诉。人在外地起诉离婚的流程如下: 1、 起草离婚起诉状,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申请; 2、 准予立案后,由立案庭发出立案通知书,凭立
344 2023.01.04 -
02:20
朋友一起吃饭喝酒后出车祸该怎么办
朋友一起吃饭喝酒后出车祸,一般情况下自行负责,其他人没有责任。但如果有以下情况,则应承担次要的赔偿责任:1、对朋友强迫性劝酒的。2、明知朋友身体状况不宜饮酒,仍劝酒导致朋友因身体不适发生车祸的。3、未安排已醉酒的朋友安全回家的。 一般情况下
1,984 2022.04.15 -
01:46
发生车祸一年不起诉会失效吗
发生车祸一年内不起诉一般不会超过时效。因为,如果请求的是财产损害赔偿的,则诉讼时效是三年而非一年,因此一年后不会失效;而如果请求的是人身损害赔偿,则诉讼时效为一年,但起算时间为责任确定之日而非车祸发生的当日,因此自车祸发生之日起一年内未起诉
3,622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