抢劫罪判多久?抢劫出租车要判几年?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抢劫出租车,涉嫌抢劫罪,一般题型为: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加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抢劫出租车,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是指 法律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七)持枪抢劫的; (八)抢劫军用物资或者抢险、救灾、救济物资的。 《最高法院关于抢劫、抢夺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意见(法发[2005]8号)》 二、关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认定 公共交通工具承载的旅客具有不特定多数人的特点。根据《抢劫解释》第二条规定,“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主要是指在从事旅客运输的各种公共汽车、大、中型出租车、火车、船只、飞机等正在运营中的机动公共交通工具上对旅客、司售、乘务人员实施的抢劫。在未运营中的大、中型公共交通工具上针对司售、乘务人员抢劫的,或者在小型出租车上抢劫的,不属于“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
抢劫罪要判几年
抢劫罪通常要判处最低是三年有期徒刑。抢劫罪主要包括入户抢劫、抢劫金融机构、多次抢劫或抢劫巨额以及冒充军警抢劫。本抢劫罪表现为行为人对公私财物所有者或保管者当场使用暴力或者其他对人身实施强制的方法,从而进行强行劫取公私财物的行为。必须当场是否
2022.04.12 2,372 -
抢劫罪判几年?
1、一般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2、存在以下法定情形,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
2020.03.21 131 -
抢劫罪判几年
抢劫罪,是指以非法占有为目的,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强取他人财物的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规定,抢劫罪应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如有法定加重情形,如入户抢劫、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抢劫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多次抢
2022.04.12 449
-
抢劫出租车判几年?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者抢劫数额巨大的; (五)抢劫致人重伤、死亡的; (六)冒充军警人员抢劫的;
2022-08-16 15,340 -
抢劫出租车判几年
抢劫罪。抢劫罪 有以下加重情节的,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 (一)入户抢劫的; (二)在公共交通工具上抢劫的; (三)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 (四)多次抢劫或
2022-03-19 15,340 -
抢劫出租车最多判几年
涉嫌抢劫罪,可以判处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并处罚金或者没收财产,具体量刑看情节。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抢劫罪】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
2022-07-20 15,340 -
抢劫出租车判多久
抢劫与抢夺从普通群众的角度讲是几乎差异不大的两个概念,不过从法律的角度讲抢劫与抢夺的差异是很大的。通常情况下抢劫是指犯罪者对犯罪对象实施使用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迫使受害者交出财产。抢夺是非法占有为
2022-12-17 15,340
-
01:01
抢劫要判几年
抢劫案的犯罪分子,一般应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的相关规定可知,抢劫罪是指,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抢劫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依法应被判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而如果有:入户抢
1,245 2022.04.17 -
01:08
抢劫犯罪要判多久
我国刑法对于抢劫罪规定两档法定刑期,第一是对犯罪分子处以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第二是具有法定情形下的,对犯罪分子处以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无期徒刑或者死刑。 根据我国刑法规定,抢劫罪是以非法占有为目的,对财物的所有人、保管人当场使用暴力、胁
546 2022.04.25 -
01:06
抢劫案判几年
抢劫案判几年不能一概而论,因为要根据不同的行为方式以及不同的犯罪结果,分别判断。《刑法》第二百六十三条对抢劫罪的定罪量刑,做出了具体的规定。根据该条规定的内容,一般情况下,行为人以暴力、胁迫或者其他方法实施了抢劫公私财物的犯罪行为,需要判处
983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