治安处罚决定能否拒绝执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作出后,就涉及执行的问题。关于行政拘留的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关于罚款的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内,到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但是,违反治安管理行为人相当多的属于流动人口,让其自行缴纳罚款,往往会逃之夭夭。如果动用警力去追讨,成本过高;如果不追讨,处罚决定无法落到实处,影响法律的效力和严肃性。另外,有的案件,罚款数额很小,当事人对处罚又没有异议,有的当事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如果一定要让其到指定的银行缴纳,可能会增加当事人的负担。为此,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人民警察可以当场收缴罚款:(一)被处五十元以下罚款,被处罚人对罚款无异议的;(二)在边远、水上、交通不便地区,公安机关及其人民警察依照本法的规定作出罚款决定后,被处罚人向指定的银行缴纳罚款确有困难,经被处罚人提出的;(三)被处罚人在当地没有固定住所,不当场收缴事后难以执行的。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对构成拒不执行裁定罪,情节严重的行为人,一般会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若犯罪主体是单位的,对单位判处罚金,并对其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直接责任人员,依照上述规定处罚。
拒绝执行政府发布的紧急决定处罚如下:处以警告或者二百元以下罚款;情节严重的,处五日以上十日以下拘留,并处五百元以下罚款。按照国家卫生健康委正式发布的二零二零年第一号文件,新型冠状病毒已纳入乙类传染病,并采取甲类传染病预防控制措施。假如新型冠状病毒因提前复工而传播或有严重传播风险,也可能涉嫌妨害传染病防治罪,被判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拘役;后果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
-
治安处罚怎么执行
治安行政处罚应当由公安机关进行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的规定,由国务院公安部门负责全国的治安管理工作。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公安机关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治安管理工作。
2020.06.04 127 -
拒不执行判决罪处罚规定?
我国拒不执行判决罪的处罚规定是: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侵犯的客体是人民法院的正常活动。
2020.12.13 92
-
治安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可以不履行治安拘留决定或者拒绝执行吗?
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作出后,就涉及执行的问题。关于行政拘留的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关于罚款的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
2022-04-07 15,340 -
治安处罚决定作出后当事人可以不履行治安拘留决定或者拒绝执行吗?
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作出后,就涉及执行的问题。关于行政拘留的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由作出决定的公安机关送达拘留所执行。关于罚款的执行,治安管理处罚法规定,受到罚款处罚的人应当自收到处罚决定书之日起十五日
2022-04-20 15,340 -
行政复议期间能否拒绝执行处罚
根据我国现行的行政法,多数法学界和司法界人士主张对公安交通部门作出的事故责任认定不服,可以通过行政诉讼的办法来维护相关当事人的合法权益。但是出于维护自身固有利益的角度出发,公安机关及其公安交管理部门都
2022-07-17 15,340 -
如何知道治安局能否执行治安案件的处罚决定
公安机关查处治安案件,对没有本人陈述,但其他证据能够证明案件事实的,可以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但是,只有本人陈述,没有其他证据证明的,不能作出治安管理处罚决定。
2022-10-25 15,340
-
01:35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怎么处罚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的处罚要根据以下三种情况具体而定,分别是: 1、自然人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 2、自然人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 3、单
2,908 2022.07.08 -
00:55
拒不执行判决怎么处理
针对行为人拒不执行判刑的情况,处理的方式有: 1、负有给付义务的一方当事人不执行法院生效裁判,另一方当事人有权申请强制执行。法院根据当事人的执行申请,可以查询、冻结、划拨被申请执行人的存款;可以查封、扣押、拍卖、变卖被申请执行人的相关财产;
433 2022.10.28 -
02:12
什么是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
拒不执行判决裁定罪是指对人民法院的判决、裁定有能力执行而拒不执行,情节严重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罚金;情节特别严重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并处罚金。其中依据《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拒不执行判决、裁定刑事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
3,110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