合同到期了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可以主张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应该提前30天书面通知你,如没有,其应支付1个月工资作为替代金,即通常所说的N+1。 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标准按职工月平均工资三倍的数额支付,向其支付经济补偿的年限最高不超过十二年。 月工资是指劳动者在劳动合同解除或者终止前十二个月的平均工资。 补偿金中工资计算标准 关于经济补偿金的工资计算标准,一般包括计时工资、计件工资、奖金、津贴和补贴、延长工作时间的工资报酬以及特殊情况下支付的工资等。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依照《劳动合同法》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赔偿,用人单位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需要支付双倍的经济补偿金。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是,如果劳动者无过错的,按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时间,每满一年,赔偿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到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到六个月的,按员工半个月的工资进行赔偿。
-
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如果公司解除劳动合同存在按照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工作满一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作为经济补偿;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工资;违法解除劳动合同的,按上述标准双倍补偿。其他情形解除劳动合同的,单位不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
2020.12.10 226 -
合同到期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标准
依据国家相关法律法规的规定,劳动合同后期后用人单位不续签劳动合同的,属于合法解除合同,不存在补偿。除非合同没有到期被辞退才会有赔偿。合同到期续签的,无需提前通知。到期后一个月内续签都是可以的。
2020.04.05 180 -
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怎么赔偿
合同期内用人单位单方解除劳动合同的赔偿是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0.05.07 120
-
劳动合同未到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怎样赔偿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第四十七条【经济补偿的计算】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
2022-05-16 15,340 -
劳动合同到期,用人单位提出解除劳动合同,赔偿金怎么算?
用人单位在劳动合同到期之前提出解除合同的,应当依照国家有关规定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对于经济补偿金的计算问题,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需注意: (1)经济补偿金的计算年限。按照现有的法律规定在用人单位提出解
2022-04-15 15,340 -
劳动合同解除如何赔偿,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单位协议解除劳动合同,单位应该支付员工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照员工在职年限进行计算,按照在单位每工作一年一个月本人工资计算。如果是本人提出的是无补偿的。 依据《劳动合同法》 第三十六条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
2022-04-23 15,340 -
合同没到期,单位就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合同没到期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除下来情形外,用人单位必须支付经济赔偿金: (一)在试用期间被证明不符合录用条件的; (二)严重违反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的; (三)严重失职,营私舞弊,给用人单位造成重大
2022-03-25 15,340
-
00:50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
单位解除劳动合同赔偿,要根据劳动者的工作过年限来定。按照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劳动者在该单位的工作时间在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
1,628 2022.04.17 -
01:31
单位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怎么赔偿
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1年支付1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6个月以上不满1年的,按1年计算不满6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本地区上年度职工月平均
3,261 2022.04.17 -
01:39
产假期间劳动合同解除了怎么赔偿
根据我国法律规定,以下情形用人单位不得解除劳动合同: 1、从事接触职业病危害作业的劳动者未进行离岗前职业健康检查,或者疑似职业病病人在诊断或者医学观察期间的; 2、在本单位患职业病或者因工负伤并被确认丧失或者部分丧失劳动能力的; 3、患病或
1,50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