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频繁受伤怎么办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伤者应当在一年内申请工伤认定,然后再病情稳定的时候申请劳动能力鉴定,最后根据伤残等级申请工伤赔偿金。根据《工伤保险条例》第十七条职工发生事故伤害或者按照职业病防治法规定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所在单位应当自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30日内,向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遇有特殊情况,经报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同意,申请时限可以适当延长。用人单位未按前款规定提出工伤认定申请的,工伤职工或者其近亲属、工会组织在事故伤害发生之日或者被诊断、鉴定为职业病之日起1年内,可以直接向用人单位所在地统筹地区社会保险行政部门提出工伤认定申请。按照本条第一款规定应当由省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进行工伤认定的事项,根据属地原则由用人单位所在地的设区的市级社会保险行政部门办理。第二十一条职工发生工伤,经治疗伤情相对稳定后存在残疾、影响劳动能力的,应当进行劳动能力鉴定。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员工孕期期间频繁请假,无正当理由的,用人单位可以拒绝其请假请求;怀孕7个月以上,确实无法继续劳动,用人单位可本着对员工的人文关怀,在劳动者出具医院证明后同意其请假。对怀孕7个月以上的女职工,用人单位不得延长劳动时间或者安排夜班劳动。
公司一直要求加班的,劳动者可以到劳动保障行政部门举报,需要提供一定的证据,但是不需要太多的证据。一般来说,劳动保障行政部门接到举报之后,会主动去开展调查的。
-
员工工作中受伤怎么办
个人申请工伤认定程序: 1、用人单位员工发生伤(亡)事故后,若用人单位不按规定出具事故报告及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员工本人或亲属可向属地参保或企业营业执照注册所在地劳动保障局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同时,个人申请工伤认定须携以下材料: 2、员工和用
2020.11.23 244 -
公司频繁换工资卡原因
1、当然是为了利益,特别是对于一些规模比较大的公司来说,每个月的工资成本往往数目不小,这也是银行之间争抢的市场份额,虽然大多数人在工资到账以后会及时转出,但是银行的账面上已经显示出了这部分流水,至于账户内是否有钱并不重要,因此很多大公司的工
2020.12.04 12,308 -
工作中受伤了怎么办
工作中受伤了,用人单位的受伤职工按工伤处理。用人单位申请工伤认定的,单位不申请工伤认定的,劳动者也可以自行申请。用人单位未按规定出具事故报告和申请工伤认定的,受伤职工或者其亲属,可以向企业营业执照注册地劳动和社会保障局申请。根据《工伤认定办
2022.04.16 4,228
-
找工作频繁怎么拒绝
越是这样,越说明他心虚,你越不能害怕。一定要坚定的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明确告诉他这是你的底线,如果非要碰触,你也不会让他好过!如果你真的就此放过他,他不但不会念你的好,反而会嘲笑你:怂样!几句话就吓得
2022-03-10 15,340 -
车损险中高频频繁怎么办
如果车内的高级音响不是随车产品,而是另外安装的,就不在车辆损失险的保障范围之内,但新增加设备损失险可以满足您的保险需求。该险种负责赔偿车辆发生保险事故时造成车上新增加设备的直接损失。当您自己为车辆加装
2022-02-04 15,340 -
孕期频繁请假员工怎么办
一,用人单位在不违反法律法规对女职工的特殊保护的前提下,如该员工所处工作岗位确实不允许其随意停止工作,用人单位完全可以拒绝其请假请求。如其执意坚持要请或者擅自旷工不来上班,一旦符合严重违反公司规章制度
2022-05-15 15,340 -
车损险频繁出险怎么办
如果车内的高级音响不是随车产品,而是另外安装的,就不在车辆损失险的保障范围之内,但新增加设备损失险可以满足您的保险需求。该险种负责赔偿车辆发生保险事故时造成车上新增加设备的直接损失。当您自己为车辆加装
2022-02-21 15,340
-
00:56
受了工伤公司不管怎么办
受了工伤公司不管,员工应当通过以下程序进行维权,获得赔偿: 1、申请工伤认定。注意职工申请工伤认定的期限为一年,如果是职业病的,在申请工伤认定前先进行职业病诊断; 2、工伤认定后申请工伤等级鉴定; 3、确定工伤等级后要求享有工伤待遇,单位不
899 2022.06.22 -
01:25
工地受伤赔偿不合理怎么办
如果是因工受伤,且与单位存在劳动关系,工伤员工直接由该单位向劳动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即可,被认定为工伤后即可享受工伤赔偿。如果说当事人是没有承包资质的施工单位下的劳动者,则应该要求将工程违法分包出去的有资质的用工单位承担责任。如果涉及相
845 2022.05.13 -
01:08
工地受了工伤公司不处理怎么办
劳动者受工伤后用人单位不赔偿或者少赔偿,劳动者需要在一年内向劳动保障行政部门申请工伤认定,一般会在60日内得到工伤认定结果。得到工伤认定结果之后,劳动者可以选择与用人单位进行协商,商定赔偿范围,争取合法权益;若协商不了,可以选择当地仲裁机构
656 2022.06.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