遭遇家庭暴力如何维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对于家庭暴力过程已经结束的受害者,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进行取证,以便为后来的维权做好证据上的准备,此时的维权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受害者可以到居住地附近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以及自己所在单位提出请求,以上这些部门应当找到施暴者进行调解。 2、受害者可以打110向公安机关寻求帮助。此时实施暴力造成受害者轻微伤的,可以要求公安机关给予施暴方治安管理处罚,如警告、罚款、拘留。 3、长期遭受家庭暴力的受害妇女可以以家庭暴力为由要求离婚,在离婚时获得包括人身损害和精神损害在内的离婚损害赔偿。 4、对于已经构成犯罪的家庭暴力行为,受害者可以依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向人民法院自诉。对于暴力致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受害者或其近亲属可以向公安机关报案,公安机关应当依法侦查,人民检察院应当依法提起公诉。对于被害人因受到强制、被恐吓等园艺不能告诉或者由于年老、疾病、盲、聋、哑等原因不能亲自告诉的,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代为告诉。 5、受害妇女可以及时向妇联或妇女共益组织等求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饱受家庭暴力,当事人维权的方法: 一、首先要及时向有关机构反映,要求其及时介入并进行调解。 二、直接向公安机关报案也是举报家庭暴力问题的重要途径。 三、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的维权: (1)积极报案、控告和举报。 (2)情节较轻者可由公安机关告诫。 (3)家暴受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该如何维权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的维权: (1)积极报案、控告和举报。 (2)情节较轻者可由公安机关告诫。 (3)家暴受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2021.03.20 132 -
女性遭遇家庭暴力如何进行维权
双方可以协议离婚,就子女的抚养问题达成协议;达不成协议,可以向人民法院提起诉讼。法院按照最有利于未成年子女的原则判决。根据相关法律规定,夫妻一方要求离婚的,可以由有关组织进行调解或者直接向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
2021.01.10 93 -
遭遇家暴如何维权
1、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属可以向加害人或者受害人所在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求助。 2、有关单位接到家庭暴力投诉、反映或者求助后,应当给予帮助、处理。 3、家庭暴力受害人及其法定代理人、近亲
2021.01.16 208
-
遭遇家庭暴力如何维权
我国反家暴法并无此规定,但是当事人可以通过申请人身保护令的方式维权。《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第二十三条当事人因遭受家庭暴力或者面临家庭暴力的现实危险,向人民法院申请人身安全保护令的,人民法院应当
2022-03-12 15,340 -
遭遇家庭暴力该如何维权
家庭暴力的受害者有以下维权方法。1、提起离婚诉讼。2、要求赔偿损失。3、提起刑事自诉。4、重新提起诉讼。对于轻伤害案件,在检察院审查起诉阶段,如果受害人表示愿意了解犯罪嫌疑人,检察院也可以不起诉,将案
2021-10-22 15,340 -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该如何维权
男性遭遇家庭暴力的维权: (1)积极报案、控告和举报。 (2)情节较轻者可由公安机关告诫。 (3)家暴受害人可向公安机关报案。 禁止家庭暴力。禁止家庭成员间的虐待和遗弃。
2023-01-13 15,340 -
遭遇家庭暴力怎样维权
对于家庭暴力过程已经结束的受害者,应当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并进行取证,以便为后来的维权做好证据上的准备,此时的维权途径主要有以下几种。 1、受害者可以到居住地附近的居委会或者村委会以及自己所在单位提出请
2022-03-20 15,340
-
01:20
遭遇家庭冷暴力如何取证
家庭冷暴力与家庭暴力的取证方式不同,施虐者通常是以精神虐待为主,因此,家庭冷暴力的实施具有一定的隐蔽性,其更多是通过语言攻击、暗示性的威胁、经济等方面的控制,以达到用精神折磨对方。 根据《民事诉讼法》的有关规定,当遭遇家庭冷暴力时,可从以下
2,471 2022.05.11 -
00:51
遭遇男人家庭暴力如如何离婚
离婚有两种方式,一种是协议离婚,一种是诉讼离婚。男方有家庭暴力行为,如果女方想要与男方离婚,但是男方不同意的,那么女方需要向人民法院起诉。不受离婚冷静期的限制,向法院起诉离婚需要准备双方的结婚证,身份证,还有相关的证据材料,主要是证明双方感
584 2022.04.15 -
01:17
遭遇家庭冷暴力怎么办
家庭冷暴力也是一种能够极度损坏家庭和谐关系的行为。如果对方长期对自己实行冷暴力,语言上辱骂、生活中不理不睬,建议及早与对方解除婚姻关系,结束这种畸形的夫妻关系。但是实际上,婚姻法并没有对家庭冷暴力作出明确的限制。根据我国婚姻法的相关规定,只
1,78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