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人住院期间摔伤怎么办?老板该赔偿我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交通事故首先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承担,你们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对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对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人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保险公司有先行垫付的义务。你们可以直接向保险公司索赔。 受害方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肇事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肇事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人根据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比例承担赔偿责任。 人身损害赔偿的项目包括:医疗费、护理费、误工费、住院伙食补助费、营养费、交通费、后续治疗费、伤残赔偿金、精神损害抚慰金等。 注意:人身损害赔偿的诉讼时效为一年。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根据法律规定,雇员在从事雇佣活动中遭受人身损害,雇主应当承担赔偿责任。涉及到后续治疗费,赔偿权利人可以待实际发生后另行起诉。但根据医疗证明或者鉴定结论确定必然发生的费用,可以与已经发生的医疗费一并予以赔偿。
工伤住院期间如果老板为其缴纳了工伤保险费的,不需要交住院费。医疗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都是依法由工伤保险基金来支出的,职工可以要求老板及时为其申请工伤认定和索取工伤赔偿;如果老板不去申请的,职工可以依法自行提出申请。
-
老人在养老院摔伤后怎么赔偿
老人在养老院摔倒赔偿,若是老人与养老院有协议的,按照协议确定的方式进行赔偿;双方之间没有协议的,养老院应当按照人身损害赔偿标准赔偿老人的医疗费、护理费、交通费、营养费、住院伙食补助费等为治疗和康复支出的合理费用,老人被送入敬老院后,敬老院便
2022.06.06 2,109 -
老人摔死人老人无力赔偿该怎么办
发生车祸,对方无力赔偿的,可以通过法律诉讼的方式,让法院明确肇事方的赔偿义务,查明肇事方的财产,通过执行肇事方财产的方式赔付伤者的损失。若肇事方确实没钱赔,目前的法律规定是在后期若发现赔偿义务方,也就是肇事方有可执行的财产,伤者可以随时申请
2020.03.30 195 -
如果工伤老板不给赔偿我该怎么办
劳动者在厂里因工伤残,老板不赔偿,劳动者可以向劳动行政部门举报,或者向劳动合同履行地或用人单位所在地的劳动仲裁委员会申请仲裁,并提交书面申请书、双方存在劳动关系等材料。
2020.04.17 119
-
老人摔伤住院期间,老板该怎么办
交通事故首先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承担,你们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对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对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
2022-04-07 15,340 -
老人摔伤住院期间老板应该怎样赔偿
交通事故首先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承担,你们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对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对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
2022-04-03 15,340 -
老人摔伤受伤,住院期间老板应该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首先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承担,你们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对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对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
2022-04-03 15,340 -
老人摔伤住院期间老板要怎么赔偿
交通事故首先由交警出具事故责任认定书划分责任承担,你们可以根据事故认定书以对方和交强险保险公司为共同被告依法向法院要求人身损害赔偿,先由对方保险公司在交强险赔偿限额范围内给予赔偿,不足的部分由双方当事
2022-04-17 15,340
-
01:17
工伤老板不赔钱怎么办
工伤老板不赔钱,那么员工可以通过以下程序来争取赔偿: 1、提出工伤认定申请。如果遇到单位拒绝承承认劳动关系,又没有直接证明劳动关系的证据的,那么需要通过裁判先确认劳动关系; 2、拿到工伤认定结果后,向专业鉴定机构申请劳动能力鉴定; 3、申请
1,223 2022.06.15 -
01:11
给私人老板打工受伤怎么要求赔偿
给私人老板打工受伤,欲要求赔偿的,需要结合具体条件进行判断: 1、劳动者和老板之间是劳动关系的,因为劳动而受伤的,为劳动争议,应当提起劳动仲裁。第三人原因导致受伤的,以第三人为被告提起民事诉讼,构成工伤的,还可以提起劳动仲裁,获得双份金钱赔
5,216 2022.04.17 -
00:51
老板拖欠工资该怎么办
老板工资拖欠的处理方法:首先劳动者可以先跟用人单位协商解决,如果协商失败,劳动者可以到劳动部门的保障监察大队投诉。然后劳动者也可以向本单位劳动争议调解委员会申请,进行调解。如果调解失败,在一方当事人要求仲裁的情况下,可以向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
1,206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