怎么离婚争夺孩子抚养权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结合父母双方抚养子女的能力、条件等具体情况,妥善解决子女抚养问题,从保护儿童身心健康和合法权益的角度出发。两岁以下的孩子通常和他们的妻子住在一起。对两岁以上、八岁以下的未成年子女,如果有一方已绝育或者因其他原因丧失生育能力的,可以优先照顾长期无子女、另一方有其他子女的子女。
可以向法院起诉争取孩子的抚养权。 离婚时关于子女抚养权的问题,一般先由双方协商确定,如协议不成,可通过诉讼的方式争取孩子的抚养权。但离婚后孩子的抚养应当以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为原则,需要综合考虑双方的具体情况。 一、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会判给女方。除非母方有下列情形: 1.母方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如癌症),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 2.母方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指对子女有遗弃、虐待行为),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活等等。 二、两周岁以上的子女,会优先考虑条件较好的一方抚养孩子。 三、两周岁以上未成年的子女,父方和母方均要求随其生活,主要考虑:经济状况、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子女的责任感、以及与子女的感情亲密程度等。 四、八周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随父随母生活发生争议的,应考虑子女本人的意见。 五、父母双方可协议轮流抚养子女,这个会根据双方自愿达成的抚养协议,或者在法院的参与下达成抚养协议。
-
离婚孩子抚养权怎么去争夺
1、离婚前多照顾孩子,增加与孩子的感情; 2、如果双方已经分居,最好争取与孩子一起生活; 3、如果夫妻双方都忙于工作,最好让自己的父母帮助照看孩子; 4、自己身上有不好习惯的,要及时改正; 5、自己没有工作的,要积极寻找一份收入尚可的工作。
2021.03.14 132 -
离婚后孩子抚养权怎么争夺
除了尊重孩子的个人意见外,收集相关有利的证据可以最大可能争取到孩子的抚养权,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个方面: 1、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 2、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 3、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取证。 4、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 5、考虑法官判决孩子抚养
2021.03.25 157 -
离婚后怎么争夺孩子抚养权?
孩子抚养权判决会考虑双方基本条件、孩子跟随双方的生活的生活环境、孩子自己的意愿这几个因素,可以通过这些因素来争夺孩子的抚养权。 一、双方基本条件。包括但不限于工作性质、工作环境、收入状况、居住条件、文化程度、性格修养等,通过对双方的基本条件
2021.03.03 169
-
离婚了怎么争夺孩子抚养权
离婚时抚养权的归属,可以双方协商,一旦协商不成,则需由法院判决。法院判决抚养权归属,一般根据有利于子女成长原则进行:主要考虑以下因素:夫妻双方的学历、工作、收入、年龄、家庭环境、子女的年龄等。夫妻离婚
2021-06-06 15,340 -
离婚怎样争夺孩子抚养权?
一、抚养权的问题:两周岁以下的孩子原则上随母亲;两周岁到十周岁之间,以将来对孩子医疗、教育、健康成长的原则来综合认定;十周岁以上的孩子,主要取决于孩子的意愿。司法实践中其他争夺孩子抚养权的技巧,可以面
2022-03-30 15,340 -
离婚后孩子怎么争夺抚养权
律师建议:鉴于上述法律规定,离婚的当事人,如果想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最好做到如下几点: 1、离婚前多照顾孩子,增加与孩子的感情; 2、如果双方已经分居,最好争取与孩子一起生活; 3、如果夫妻双方都忙于工
2022-06-01 15,340 -
离婚后怎么争夺孩子抚养权?
争夺孩子抚养权的依据:双方基本条件的取证、双方父母基本条件的取证、孩子生活环境方面的、取证孩子的意见相当重要、考虑法官判决孩子抚养权归属的因素(年龄、性别、经济条件和环境。) 在律师代理的离婚案件当中
2021-06-10 15,340
-
01:42
离婚怎样争夺孩子抚养权根据我国婚姻法第36条的规定,离婚之后想要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必须向人民法院提供证据证明自己更适宜直接抚养孩子。法院会秉持最有利于子女健康成长的原则作出判决。因此想要争取孩子抚养权的一方就需要提供证据,证明自己的抚养环境和条件优于对方。具体来
2,163 2022.04.17 -
00:44
离婚后还能争夺孩子抚养权吗只要具备法定的情形,或者是有正当的理由,那么在离婚之后,也是可以再重新争夺孩子的抚养权的。例如如果孩子跟对方一起生活,但是对方没有尽到抚养的义务,甚至有虐待孩子的行为,那么就很有必要变更孩子的抚养权。这个时候把孩子的抚养权变更的几率就很大。
1,576 2022.05.11 -
00:49
离婚后还能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吗离婚之后还可以争夺孩子的抚养权。在司法实践中,争取孩子的抚养权,有两种方式。第1种方式就是男女双方自行协商解决。变更孩子的抚养权,签订相关的变更协议,并且到民政局做备案。如果无法协商一致,那么可以到人民法院起诉。只要符合法律规定的条件,就可
420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