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抚养权如何判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你们如果离婚,孩子抚养问题,哺乳期后的子女,如双方因抚养问题发生争执不能达成协议时,由人民法院根据子女的权益(重点考虑跟哪一方在一起更有利于孩子的生活、教育及成长)和双方的具体情况判决。孩子尚小,一般会判由你直接抚养。 2、离婚后,一方抚养的子女,另一方应负担必要的生活费和教育费的一部或全部,负担费用的多少和期限的长短,由双方协议;协议不成时,由人民法院判决(一看子女的实际需要。二看父母双方的负担能力。三结合当地的实际生活水平。然后,对支付义务人有固定收入的,按照月收入的20%至30%按月支付,负担两个以上子女抚育费的,比例可适当提高,但一般不得超过月总收入的50%。对支付义务人无固定收入的,抚养费的数额可依据当年总收入或同行业平均收入,参照上述比例确定。但是,关于子女生活费和教育费的协议或判决,不妨碍子女在必要时向父母任何一方提出超过协议或判决原定数额的合理要求。 3、关于房屋问题,该房屋购买在你们婚前,不应作为夫妻共同财产分割,但是,婚内共同还贷一般应当属于你的支付,另外,该支付所产生的房屋增值部分也应当归你。 4、关于孩子的继承权,父母离婚,不能就此改变父子关系的事实,更不能就此排除孩子依法应当享有继承父亲遗产的权利。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判决离婚儿童抚养权由双方协商,协商不成法院起诉。根据法律规定,哺乳期母亲抚养为原则;哺乳期后双方发生争议,法院根据子女权益和双方情况进行判决。
-
如何规定离婚儿童抚养权
离婚儿童抚养权规定是: 1、两岁以下的孩子通常和母亲住在一起。母亲有法律规定的,可以和父亲一起生活;父母双方同意两岁以下子女与父亲一起生活,对子女健康成长无不利影响的,可以允许; 2、对于两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母双方都要求与他们一起生活。
2022.04.14 128 -
如何判决离婚儿童的抚养权
判决离婚儿童的抚养权: 1、儿童监护权主要根据有利于儿童健康成长的原则来判断; 2、若为两岁以下儿童,一般判为母亲抚养; 3、若为两岁以上、八岁以下儿童,则取决于父母双方的抚养条件;比如综合考虑经济收入、个人素质、生活环境、对孩子的责任感和
2022.04.14 181 -
离婚后儿童抚养权如何判决
离婚后儿童抚养权的判决情况有: 1、判给女方。两岁以下的子女,一般判给女方; 2、判给男方或女方。对于两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父母要求随他们生活,八岁以上的未成年子女要求随父母生活,可作为子女随父母生活的优先条件; 3、在保护子女利益的前提下
2022.03.23 120
-
儿童抚养权如何判?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022-09-05 15,340 -
儿童抚养权应该如何判?
《关于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处理子女抚养问题的若干具体意见》1、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母方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可随父方生活(1)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2022-09-01 15,340 -
患病儿童的抚养权如何判
离婚后,哺乳期内的子女,以随哺乳的母亲抚养为原则。”这是因为用母乳哺养,对婴儿的生长发育最为有利。从婴儿的生长发育的利益考虑,夫妻离婚后,凡是正处于用母乳喂养的子女,应依法由哺乳的母亲抚养。 但现实生
2022-08-18 15,340 -
儿童抚养权判定标准
两周岁以下的子女,一般随母方生活。如果母亲有以下情形之一的,也可随父方生活: (a)患有久治不愈的传染性疾病或其他严重疾病,子女不宜与其共同生活的; (b)有抚养条件不尽抚养义务,而父方要求子女随其生
2022-02-19 15,340
-
01:12
抚养权如何确定抚养权的问题首先由夫妻双方结合子女意见协商决定,若协商不成,可起诉到人民法院,由法院判决。我国《民法典》对于子女抚养权归属的规定如下:1、两周岁以内的子女,一般随母亲生活;2、孩子一直随某一方生活,如果离婚后改为随另一方生活,对其生活习惯改
2,385 2022.04.15 -
01:00
离婚抚养权如何判子女抚养权的判决有: 1、对于处于哺乳期的孩子,法院原则上会将孩子判给母方抚养,因此,如果母亲争取抚养权,这一点最为有利; 2、夫妻双方一方患有严重疾病的情况,无法经济独立,不能给孩子基本的生活条件,或者基本没有时间陪伴孩子成长的情况,不能
2,370 2022.04.17 -
01:07
如何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罪认定拐卖妇女儿童罪的标准如下: 1、侵犯的客体是妇女、儿童的人身自由权利与人格尊严。本罪的对象仅限于妇女和儿童; 2、在客观方面表现为拐骗、绑架、收买、贩卖、接送、中转妇女、儿童,或者偷盗婴幼儿的行为; 3、主体为一般主体; 4、在主观方面
1,633 2022.10.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