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离职补偿金关键在于关键问题的具体问题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员工离职有无补偿金和多少补偿金与自辞、被辞没有直接关系,关键问题要看原因。 1、自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劳动者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1种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 2、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有以下“用人单位解除或终止劳动合同,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的12情形”就需要支付经济补偿金,否则就不需要支付。被辞的,用人单位按照劳动合同法第三十九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不需要支付补偿金, 按照劳动合同法第四十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的,提前30天通知就不需要支付补偿金,没有提前通知的支付一个月工资的补偿金作为代通金。被辞的,如果用人单位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 在劳动者没有过失的情况下无理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合同的,应当赔偿2倍的经济补偿金。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起诉离婚关键是相关材料的整理,应当提供以下法律文书和证据材料: 1、要求与被告解除婚姻关系的民事起诉状; 2、《结婚证》原件及复印件; 3、原告本人的身份证原件及复印件; 4、证明夫妻双方感情确已破裂,符合《婚姻法》第32条规定的离婚必备条件的证据材料; 5、其他主张自己诉讼请求成立的证据材料,最好附上财产清单。
经济补偿金 是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合同时,给予劳动者的经济补偿。经济补偿金是在劳动合同解除或终止后,用人单位依法一次性支付给劳动者的经济上的补助。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 员工自己提出辞职,用人单位是不需支付经济补偿金的。
-
关于裁员补偿金的问题
单位因客观原因裁员的应当支付劳动者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单位的工作年限计算,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支付半个月的工资。劳动者月工资高于用人单位所在直辖市、设区的市级人民政府公布的
2020.09.16 136 -
员工离职补偿金问题
对离职补偿金的发放问题,解除劳动合同和终止劳动合同劳动对离职补偿金是不同的,就是解除劳动合同也有多种方式,员工自行提出或违反单位规章制度解除劳动合同是没有补偿金的,但是如果是员工自行提出,但是是经双方协调一致的,单位要按上年平均工资支付经济
2020.01.03 134 -
员工离职补偿金的问题
员工离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六个月的,向劳动者支付半个月工资的经济补偿。
2020.02.27 111
-
关于员工离职补偿金的问题
如果员工离职符合《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支付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不满
2022-06-19 15,340 -
关于离职补偿金问题
员工离职属于《劳动合同法》第四十六条的情形之一,用人单位应当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经济补偿按照劳动者在本单位工作的年限,每年支付一个月的工资。六个月以上不满一年的,按一年计算;六个月以下的,向劳动者支
2021-12-22 15,340 -
请输入问题关键字,吗
要赔钱,赔的多少与你的工伤等级有关。可来电咨询
2022-10-20 15,340 -
要解决两大关键问题
需要解决的两大关键问题协议离婚中的离婚协议涉及两方面的问题,一为财产,二为子女。 1、关于财产解释(二)第八条是这样规定的,“离婚协议中关于的条款或者当事人因离婚就财产分割达成的协议,对男女双方具有法
2022-10-28 15,340
-
00:49
公司破产员工赔偿问题
公司破产,那么员工与公司之前的劳动关系也就解除了。根据法律的规定,公司破产应当按规定给予员工解除合同补偿金。补偿金就是按照劳动者在单位工作的年限,每满一年就按照一个月工资的标准向劳动者支付经济补偿金。企业破产支付给劳动者的补偿金是与劳动者的
1,468 2022.04.17 -
00:50
有关房屋质量问题怎么维权
当房屋出现质量问题的时候,购房者往往第一时间会想到退房退款。事实上并不是所有的质量问题都可以退房。当房屋的质量严重影响购房人正常居住使用的,那么购房人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和赔偿损失。当房屋的主体结构质量不合格的时候,购房人也可以要求解除合同和赔
1,397 2022.04.17 -
00:56
工地出了问题施工员要坐牢不
如果工地出了问题,施工员可能要坐牢,施工员可能会构成重大责任事故罪。重大责任事故罪是指,在生产、作业中,违反有关安全管理的规定,因而发生重大伤亡事故,或者造成其他严重后果的行为。重大责任事故罪属于业务过失类犯罪,是业务上过失致死伤犯罪,即指
3,728 2022.04.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