未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啊?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未签订劳动合同会有如下后果: 用人单位需要承担未签劳动合同的责任,就是后续补签了劳动合同也不能免除未签劳动合同的责任。未签劳动合同出具劳动纠纷通常需要提供其他证据来证明劳动者和用人单位存在的事实劳动关系。 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在一个月内未签劳动合同的,不需要因此支付补偿,一个月内签订劳动合同属于《劳动合同法》规定的用人单位和劳动者协商签订劳动合同的合法期限。 超过一个月,用人单位不和劳动者签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属于违反《劳动合同法》规定,劳动者可以按照《劳动合同法》第38条规定解除劳动合同,要求用人单位支付补偿,公司若不支付,劳动者可以向用人单位所在的劳动争议仲裁委员会申请劳动仲裁,要求用人单位支付。 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劳动者可以要求支付从第二月起支付每月二倍工资。 自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个月的次日至满一年的前一日应当依照《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的规定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两倍的工资,并视为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的当日已经与劳动者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应当立即与劳动者补订书面劳动合同。 劳动争议申请仲裁的时效期间为一年。仲裁时效期间从当事人知道或者应当知道其权利被侵害之日起计算。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用人单位向劳动者双倍支付工资。视为已签订无固定期限合同关系成立。员工可以随时解除劳动合同。单位不能以试用不合格为由辞退职工。未签劳动合同依然不能免除为劳动者缴纳各项社保费的义务。法律规定只要劳动关系存在,企业就应履行劳动法规定的各项义务。若不履行,劳动者可向劳动监察部门投诉。用人单位可能面临劳动行政部门的行政处罚。
超过一年未订立劳动合同,视为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法律根据是《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立无固定期限劳动合同。
-
公司未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企业未签劳动合同的后果;用人单位以此为由单方面解除劳动关系,要求用人单位支付经济补偿;造成劳动者损失的,承担赔偿责任;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签订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其他。
2020.12.26 110 -
-
劳动未签劳动合同会有什么法律后果
未签订合同并不能免除用人单位为员工缴纳各项社会保险费的义务。单位终止或者解除事实劳动关系(辞退员工)需要依法支付经济补偿金。员工可以随时,且不承担任何违约责任或者赔偿。
2020.09.16 149
-
如果未签订劳动合同会有什么后果啊?
第一、用人单位不签订劳动合同,存在向劳动者支付双倍工资的风险。根据《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劳动合同法实施条例》第七条的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自用工之日起满一
2022-10-11 15,340 -
未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未签劳动合同吗?《劳动合同法》第八十二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但不满一年位于劳动者订立劳动的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工资。2、《劳动合同法》第十四条第三款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
2022-02-05 15,340 -
未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1、你可要求支付未签订劳动合同的,违法解除劳动关系的双倍赔偿金,补缴(包括)等。2、协商不成,可申请。3、丢失不能作为未购买社保的借口。
2022-09-07 15,340 -
没签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啊
“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第十四条规定:“用人单位自用工之日起满一年不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视为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已订
2022-07-19 15,340
-
01:28
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今天和大家分享一下公司未与劳动者签订劳动合同有什么后果 根据《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劳动者在公司上班期间,公司如果没有与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则公司自用工当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没有和劳动者签订书面的劳动合同的,公司应该向劳动者支付
3,578 2022.04.17 -
01:42
劳动合同无效的后果劳动合同无效的法律后果是:1、劳动关系归于消灭。劳动合同的订立违背了当事人一方或双方的真实意思,或者违反了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这样的劳动合同被认定为全部无效的情况下,双方当事人之间的劳动关系自然归于消灭;2、劳动者已付出劳动的,用人
831 2022.05.13 -
01:12
企业未签订劳动合同怎么办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的相关规定可知,公司应当与劳动者订立书面的劳动合同,公司自用工之日起超过一个月不满一年未与劳动者订立书面劳动合同的,应当向劳动者每月支付二倍的工资。而针对公司的不法行为,劳动者可以采取的方式包括: 1、劳动者
1,004 2022.06.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