员工医疗期怎么规定?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3个月到24个月的医疗期: (1)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3个月;5年以上的为6个月。 (2)实际工作年限10年以上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5年以下的为6个月,5年以上10年以下的为9个月;10年以上15年以下的为12个月;15年以上20年以下的为18个月;20年以上的为24个月。 根据2010年12月8日国务院第136次常务会议通过的最新修订的《工伤保险条例》第三十三条规定:职工因工作遭受事故伤害或者患职业病需要暂停工作接受工伤医疗的,在停工留薪期内,原工资福利待遇不变,由所在单位按月支付。 停工留薪期一般不超过12个月。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月。工伤职工评定伤残等级后,停发原待遇,按照本章的有关规定享受伤残待遇。工伤职工在停工留薪期满后仍需治疗的,继续享受工伤医疗待遇。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员工非工伤医疗期规定。员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接受医疗时,根据员工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给予三个月到二十四个月的医疗期。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
试用期在劳动法里面规定也是属于正式的劳动者,与用人单位之间存在劳动关系,所以应该和正式的员工享有同等的医疗期待遇; 并且在试用期员工医疗期的时候用人单位是不能对试用期劳动者提出解除劳动合同的。
-
法律对员工医疗期有什么规定
《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第三条规定,员工医疗期的时长,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作年限决定: (一)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下的,在本单位工作年限五年以下的为三个月;五年以上的为六个月。 (二)实际工作年限十年以上的,在本
2020.11.12 309 -
工伤医疗期规定
- 根据我国相关法律规定,对于工伤医疗期规定为12个月,其工伤医疗期是指劳动者因工作事故导致伤害的,需要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期限。对于伤情严重或者情况特殊,经设区的市级劳动能力鉴定委员会确认,可以适当延长,但延长不得超过12个
2020.07.07 902
-
员工医疗期是怎么规定的
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位工
2022-04-04 15,340 -
员工的医疗期是怎么规定的
1、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
2022-10-11 15,340 -
员工的医疗期是怎么规定的?
1、根据《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规定》,医疗期是指企业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停止工作治病休息不得解除劳动合同的时限。职工因患病或非因工负伤,需要停止工作医疗时,根据本人实际参加工作年限和在本单
2022-11-12 15,340 -
员工非工伤医疗期规定
企业职工非因工负伤的,用人单位应当给予一定期限的医疗期。且用人单位应当支付病假工资。具体数额0需根据劳动合同或用人单位规章制度确定,但不得低于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80%。《企业职工患病或非因工负伤医疗期
2022-03-14 15,340
-
01:14
工伤的医疗费怎么办
工伤后的医疗费用一般是用人单位先垫付,然后由用人单位去劳动与社会保障部门申请工伤认定,工伤认定成功后,用人单位可以拿着医院的费用单据、用药清单等票据去社保报销中心去报销,在工伤医保目录范围之内的医疗费用都可以报销,工伤一般都是100%报销的
1,968 2022.04.17 -
00:59
医疗事故鉴定怎么样申请
医疗事故鉴定的申请步骤是: 1、当事人携带本人身份证等证件到当地医疗事故技术签订委员会递交书面申请,申请书中应写明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经过以及提出鉴定申请的理由等,填写完申请后,缴纳相应的鉴定费用; 2、医疗事故技术鉴定经过听证、取证。若
1,582 2022.04.15 -
00:54
医疗事故怎么维权
发生医疗事故后,被害人有以下几种维权方式:第一,医患双方平等协商处理,并制作协议书,在协议书上应当载明双方当事人的基本情况和医疗事故的原因等事项,并由双方当事人在协议书上签名。第二,被害人还可以申请卫生行政部门调解处理,调解时,应当遵循当事
2,219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