离职期间临时工主动走还有补偿吗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1、协商解除劳动合同:临时工提出离职,与用人单位协商一致后解除劳动合同的。 2、预告解除劳动合同:一般提前三十天提出离职,并且用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然而在试用期期间,可以提前三天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3、通知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出现违法的行为,临时工无须用人单位提前通知,单方面通知解除劳动合同,并且要求支付经济补偿。 4、立即解除劳动合同:用人单位使用暴力手段、威胁手段、非法限制人身自由等手段强迫劳动的,临时工立即解除劳动合同。 如果是由于以下原因提出离职的,可以获得经济补偿: 1、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 2、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 3、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 4、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的; 5、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定的情形致使劳动合同无效的; 6、法律、行政法规规定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的其他情形。
临时工主动离职没有赔偿,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劳动合同法》第三十六条规定,用人单位与劳动者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第三十七条规定,劳动者提前三十日以书面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劳动者在试用期内提前三日通知用人单位,可以解除劳动合同。
-
临时工主动离职可以要求补偿吗
首先,我们需要明确一个概念,临时工是计划经济体制下的产物,在现行劳动法的范畴内,已经没有临时工这样一个概念了,对与劳动单位建立劳动关系的个体一方称为劳动者,劳动者主动离职是否有补偿,主要看离职原因: 1、劳动者因个人原因主动离职的没有补偿;
2020.12.14 193 -
临时工主动离职可以要求补偿吗
临时工和正式工一样,也有提出主动离职的权利。如果出现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用人单位的规章制度违反法律、法规的规定,损害劳动者权益、因《劳动合同法》第二十六条第一款规
2022.04.12 1,248 -
工伤期间自动离职,还有补偿吗
已经被人社部门认定为工伤,且已评定伤残等级,依法享有获得工伤待遇的权利。按照《工伤保险条例》的规定,劳动者在与用人单位解除劳动关系时,用人单位应支付一次性工伤医疗补助金及一次性伤残就业补助金。
2020.03.21 373
-
临时工主动离职有补偿吗
要看你是不是主动离职的。主动辞职是没有补偿的。用人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劳动者可以解除劳动合同并获得赔偿金:(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
2022-03-14 15,340 -
临时工主动离职会有补偿吗
一、个人提出离职分三种情况: 1、用人单位存在《劳动合同法》38条的情况,劳动者书面提出解除劳动关系后可以立即走人不需要用人单位的批准,并可以要求支付剩余的工资及经济补偿金(每工作1年支付1个月工资)
2022-03-06 15,340 -
临时工主动离职有经济补偿金吗
您若自己原因提出辞职是没有赔偿和补偿金的!如若因用人单位“(一)未按照劳动合同约定提供劳动保护或者劳动条件的;(二)未及时足额支付劳动报酬的;(三)未依法为劳动者缴纳社会保险费的;(四)用人单位的规章
2022-03-19 15,340 -
临时工主动离职有赔偿吗
临时工主动离职没有赔偿,用人单位应当在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时出具解除或者终止劳动合同的证明,劳动者应当按照双方约定,办理工作交接,用人单位对已经解除或者终止的劳动合同的文本,至少保存二年备查。 《劳动
2022-07-06 15,340
-
01:02
老员工主动辞职补偿多少
按照目前我国《劳动合同法》相关的规定,对于在单位工作多年的老员工,主动申请辞职的的,如果用人单位在没有违反劳动法的情况之下,用人单位是不需要向员工支付经济补偿的,只要员工提前30天通过书面申请的形式通知用人单位即可。 用人单位出现以下情况之
1,276 2021.03.24 -
00:52
没有签劳动合同主动辞职有赔偿吗
劳动合同没签辞职是有赔偿的。未签劳动合同的双倍工资赔偿,与解除劳动关系原因没有任何联系。无论什么原因劳动者和单位的劳动关系终止,都可以主张双倍工资。如果劳动者主动提出离职的,那么不会获得任何补偿金。如果单位由于劳动者未上班,以旷工名义解除劳
6,138 2022.04.17 -
00:52
怎么补办临时工工龄手续
补办临时工工龄手续,具体如下:补临时工龄应当需要原来的用工单位出具的用工证明,或者有其他证据能够证明,劳动者在原来的用人单位作为临时工的证据即可。具体所需的材料,还应当咨询当地的劳动部门等有关的行政机关。机关、团体、企业、事业单位、民办非企
10,240 2022.05.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