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案件特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判断一行为是否属于“交通肇事后逃逸”,应从以下几方面加以分析: (一)交通肇事后逃逸的主观方面:主观方面即行为人的主观动机,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动机一般是逃避抢救义务以及逃避责任追究。这种动机是积极的心理活动。虽然交通肇事罪是过失犯罪,但仅就逃逸行为而言,具有直接的行为故意。因此只有行为人对肇事行为明知,同时又有逃逸的直接犯意,才构成交通肇事后逃逸。 (二)交通肇事后逃逸的客观方面: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必须符合法律规定的情形。从刑法理论来看,认定行为人是否构成犯罪,最直接的便是对行为的客观方面予以认定。对交通肇事后逃逸的行为,是最高院的《解释》中规定了在五种情形的基础上而逃跑的行为。这就可以明确交通肇事后逃逸是作为交通肇事罪量刑的加重情节来规定的。也就是说如果行为人的先前行为没有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或者虽有交通违规行为但该违规行为与结果没有因果关系,或者行为人在交通事故中仅负同等责任或者次要责任,或者交通行为在所造成的结果尚未达到交通肇事罪基本犯的定罪标准的,或者在负事故全部责任或主责的情况下仅致1人重伤,但又不具备酒后驾驶、无执照驾车、无牌照驾车等《解释》规定的情形之一的,即便行为人事后有逃逸行为,也不能认定为交通肇事后逃逸。 (三)交通肇事后逃逸行为的空间要素,即该行为是否仅限于“逃离事故现场”。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交通肇事逃逸构成的要件是: 1、主体是达到刑事责任年龄,具有刑事责任能力的自然人; 2、客体是交通安全和他人人身安全; 3、主观方面是故意; 4、客观方面是行为人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 根据我国《刑法》第一百三十三条的规定,违反交通运输管理法规,因而发生重大事故,致人重伤、死亡或者使公私财产遭受重大损失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或者拘役;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或者有其他特别恶劣情节的,处三年以上七年以下有期徒刑;因逃逸致人死亡的,处七年以上有期徒刑。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有这些特点: 1、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多发生在阴雨、雾天和雪天,逃逸者认为有机可乘; 2、发生的时间多在夜间; 3、多发生在乡间公路和偏僻公路。
-
交通法肇事逃逸案件有什么特点
交通法肇事逃逸案件: 1、弃车逃逸,且多以大货车驾驶员肇事后弃车逃逸为主。 2、驾车逃逸,多以小轿车肇事后逃逸为主。 3、发生的时段、环境有其特殊性。
2020.01.21 165 -
特殊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特殊交通肇事逃逸的认定: 1、出于逃避法律责任,但履行救助义务。如行为人交通肇事将人撞倒后,立即拨打120急救电话后逃离现场。120医护人员及时将伤者送往医院。这种情形下,行为人虽构成逃逸,但主观恶性不深。仅出于逃避法律责任,现实中为抢救伤
2020.07.04 88
-
交通肇事逃逸的案件有什么特点?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有这些特点: 1、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多发生在阴雨、雾天和雪天,逃逸者认为有机可乘; 2、发生的时间多在夜间; 3、多发生在乡间公路和偏僻公路。
2022-06-07 15,340 -
交通法肇事逃逸案件有哪些特点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有这些特点: 1、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多发生在阴雨、雾天和雪天,逃逸者认为有机可乘; 2、发生的时间多在夜间; 3、多发生在乡间公路和偏僻公路。
2022-06-07 15,340 -
道路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有哪些特点
交通肇事逃逸案件有这些特点: 1、道路交通事故逃逸案多发生在阴雨、雾天和雪天,逃逸者认为有机可乘; 2、发生的时间多在夜间; 3、多发生在乡间公路和偏僻公路。
2022-06-09 15,340 -
交通法肇事逃逸案件具体有哪些特点
1、交通法肇事逃逸案件的特点:驾驶人应当有违章驾驶的行为,在发生交通事故后,为了逃避法律责任而驾车逃离现场或者弃车逃逸。根据规定,对于肇事逃逸的驾驶人,应当由公安机关交通管理部门吊销机动车驾驶证,且终
2022-06-27 15,340
-
01:18
交通肇事逃逸怎样认定
出现以下几种情形可被认定为交通肇事逃逸: 1、行为人明知发生事故,仍驾车或弃车逃离现场的; 2、事故当事人认为其对事故无责任,驾车离开现场的; 3、当事人出现酒后和无证驾车等嫌疑,报案后仍拒绝履行现场听候处理义务的; 4、事故当事人将受害人
2,702 2022.04.17 -
01:05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怎么认定
交通事故肇事逃逸的认定如下:1、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构成交通肇事罪为前提条件;2、交通运输肇事后逃逸以行为人为逃避法律追究为主观目的条件;3、行为人有逃跑行为;4、逃跑的时间、地点条件。发生交通事故的车辆必须立即停车,当事人必须保护现
3,470 2022.05.11 -
01:20
如何定义交通肇事逃逸
交通肇事逃逸,是指行为人在发生了构成交通肇事罪的交通事故后,为逃避法律追究而逃跑的行为。 逃逸是指逃避救助被害人的义务,一般来说,只要行为人在交通肇事后不救助被害人的,就可以认定为逃逸。 交通肇事后逃逸,情节较轻,不构成犯罪的情形,由公安机
6,837 2022.04.1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