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家协议是否能够当成买卖合同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分家协议不可以当买卖合同。可另签订买卖合同。过户可办理赠予或买卖过户,具体如下:过户的话办赠予费用约为报税价(即你们商定的房产转让价)的6%(公证费3%,过户税费3%)。但赠予过户后,如果你们以后要转让房产,单一项个人所得税就要交报税价的20%。所以不建议采用赠予过户。建议采用买卖过户,即直接转让房产,税费约为房产报税价的8%(卖方:个人所得税1%(房产证大于5年的唯一住宅免)、营业税5.5%(房产证大于2年的免),买方:契税1.5%,其它过户税费约数百,以上税点均按小于144平方米的普通住宅计算)。买卖过户如房产证过五年也不用交个税,只需交契税1.5%,其它过户税费约数百。即总共1.8%左右。报税价是你们自己定的。房管局的电脑系统对当地每个区域有一个最低的评估价。你们报的报税价高于那评估价就按你们的价计税。低于的话就按系统的评估价计算。对这评估价最了解的是当地同区域的房产中介,因为他们经常去过户,知道能最低报多少可以通过,所以建议你去中介那了解下。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符合保全条件的房屋买卖协议能保全。保全的范围限于当事人争议的财产或者被申请人的财产,对被申请人财产的保全应当要求申请人提供有关的财产所有权凭证,对案外的财产不得采取保全措施。
分家协议书不可以当成遗嘱。遗嘱是指遗嘱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分,并于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遗嘱处分的只能是自己的财产,而分家协议书会处分的一般都是家庭共有财产,所以分家协议书和遗嘱之间不可以混同。
-
房屋买卖合同是否能够撤销
在以下情况下可撤销 1、因重大误解订立的。 2、在订立合同时显失公平的。 3、一方以欺诈、胁迫的手段或者乘人之危,使对方在违背真实意思的情况下订立的。 4、行为人没有代理权、超越代理权或者代理权终止后以被代理人名义订立的合同,相对人可以撤销
2021.03.19 236 -
分家协议书能当成遗嘱吗
分家协议书不可以当成遗嘱,遗嘱是指人生前在法律允许的范围内,按照法律规定的方式对其遗产或其他事务所作的个人处理,并于创立遗嘱人死亡时发生效力的法律行为。
2021.01.17 137 -
居间协议是否就是买卖合同
居间协议或居间合同是居间人向委托人报告订立合同的机会或者提供订立合同的媒介服务,委托人支付报酬的合同。不是出卖人转移标的物的所有权于买受人,买受人支付价款的买卖合同。
2021.01.27 164
-
分家协议可以当买卖合同吗
分家协议不可以当买卖合同。可另签订买卖合同。过户可办理赠予或买卖过户,具体如下:过户的话办赠予费用约为报税价(即你们商定的房产转让价)的6%(公证费3%,过户税费3%)。但赠予过户后,如果你们以后要转
2022-03-21 15,340 -
只有买卖协议是否能够拆迁
只有销售协议不能拆迁,拆迁需要签订拆迁补偿协议。根据法律规定,房屋征收应在搬迁前进行补偿。在作出房屋征收决定的市、县单位对被征收人给予补偿后,被征收人应当在补偿协议或者补偿决定确定的搬迁期限内完成搬迁
2022-07-24 15,340 -
债权转让协议是否能够写成协议合同
是的。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适用若干问题的解释》第二十九条保证期内,债权人许可债务人转让部分债务未经保证人书面同意的,保证人不再对未经保证人同意转让的部分债务承担保证责任。但保证人仍应对未转让的债务承担
2021-12-22 15,340 -
违约方将成立合同协议,合同是否能够解除?
未生效的合同不存在一方违约。违约方不能解除生效合同。但如双方协商一致,可解除合同。 《民法典》第五百六十二条规定,当事人协商一致,可以解除合同。 当事人可以约定一方解除合同的理由。解除合同的原因发生时
2021-11-25 15,340
-
01:54
分家协议能否解除
分家协议可以解除,但是需要经过法定的方式来解除。分家协议虽然涉及了部分人身关系,但是总体上是一份处分和分割财产的协议,也会受到民法典的调整。因此,如果分家协议的内容符合当事人的真实意思表示,不涉及违反公序良俗等情形,这时候分家协议是有效的。
2,447 2022.04.17 -
01:17
口头协议能否构成合同诈骗
口头协议如果要构成合同诈骗,则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1、欺诈人有欺诈的故意。欺诈的故意,是指明知自己的陈述是虚伪的,并会导致对方陷入错误认识,而希望或放纵这种结果的发生。欺诈的故意包括两方面:一是陈述虚伪事实的故意;二是诱使他人陷入错误认识的
715 2022.07.02 -
00:57
买卖合同协议书怎么写
买卖合同协议书应当包括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第一,所买卖的标的物的基本信息,比如说所买卖的是产品,那么产品的名称,产品的品牌,产品的型号等详细内容,避免以后对于产品质量产生纠纷;第二,关于产品的价格。合同之中应当明确产品的单价,产品的总价,价
1,341 2022.04.1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