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现行的反家庭暴力法具有何特点
该咨询为用户常见问题,经整理发布,仅供参考学习!
我也有类似问题!点击提问
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以及经常性谩骂、恐吓等方式实施的身体、精神等侵害行为。 第三条家庭成员之间应当互相帮助,互相关爱,和睦相处,履行家庭义务。 反家庭暴力是国家、社会和每个家庭的共同责任。 国家禁止任何形式的家庭暴力。 第四条县级以上人民政府负责妇女儿童工作的机构,负责组织、协调、指导、督促有关部门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有关部门、司法机关、人民团体、社会组织、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企业事业单位,应当依照本法和有关法律规定,做好反家庭暴力工作。 各级人民政府应当对反家庭暴力工作给予必要的经费保障。 第五条反家庭暴力工作遵循预防为主,教育、矫治与惩处相结合原则。 反家庭暴力工作应当尊重受害人真实意愿,保护当事人隐私。 未成年人、老年人、残疾人、孕期和哺乳期的妇女、重病患者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给予特殊保护。
对内容有疑问,可立即反馈反馈
家庭暴力的特点有:施暴者一般是男性,受害者一般为女性和小孩;具有反复性发作;形式多样。女性应对家庭暴力,可以报警,也可以离婚。离婚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
家庭软暴力具体的特点: 1、家庭软暴力不仅体现在婚姻生活中,也体现在家庭生活中; 2、受害者在心理、情感和精神层面乃至社会生活功能程度不同地受到损害; 3、家庭软暴力的最大特点在于其非肉体性、长期性; 4、其他。
-
家庭软暴力具体有哪些特点
家庭软暴力具体的特点:当事人是家庭成员;是通过冷淡、轻视、放任、疏远和漠不关心,致使他人精神上和心理上受到侵犯和伤害;并不是传统的殴打等行为暴力;施暴人主观方面是出于故意。
2020.09.18 226 -
家庭暴力犯罪具有哪些特点
家庭暴力具有普遍性和严重性,反复性发作,形式多样,暴力发生隐蔽,反复受伤等特点。家庭暴力受害人遭受家庭暴力行为的,应当及时向单位、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妇女联合会等单位投诉、反映或者是寻求公安机关的帮助。
2020.07.16 120 -
家庭软暴力具体有哪些特点
家庭软暴力具体特点如下: 1、家庭软暴力最大的特点是其非身体性和长期性; 2、家庭软暴力不仅体现在婚姻生活中,也体现在家庭生活中; 3、受害者在心理、情感、精神甚至社会生活功能上受到不同程度的损害; 4、婚姻和家庭成员的任何一方都可能是施害
2022.04.15 345
-
海报中与我国反家庭暴力法的特点有哪些?
学校、幼儿园、医疗机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救助管理机构、福利机构及其工作人员在工作中发现无民事行为能力人、限制民事行为能力人遭受或者疑似遭受家庭暴力的,应当及时向公安机关报案。
2022-08-01 15,340 -
我国现行反家庭暴力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
2022-04-12 15,340 -
我国现行反家庭暴力法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总则 第一条为了预防和制止家庭暴力,保护家庭成员的合法权益,维护平等、和睦、文明的家庭关系,促进家庭和谐、社会稳定,制定本法。 第二条本法所称家庭暴力,是指家庭成员之间以殴打、捆绑、残害、限制人身自由
2022-04-21 15,340 -
家庭冷暴力的特点
(1)分布特征:普遍性和集中性。家庭“冷暴力”作为一个新型的隐性暴力形式,发展速度快,覆盖面也广。大江南北,无论是大都市还是小城镇,无论是白领阶层还是蓝领阶层,都可能会有不同程度的家庭“冷暴力”现象存
2022-02-14 15,340
-
01:09
家庭暴力的特征有哪些家庭暴力的特征有: 1、反复性发作,家庭暴力一般都具有循环性,其主要过程有:紧张状态阶段、暴力阶段以及亲密阶段三个阶段; 2、普遍性和严重性; 3、家庭暴力的表现形式多样,一般包含肉体损害、精神折磨,例如对受害人实施伤害的威协,恐吓威胁、性
2,434 2022.04.15 -
01:29
家庭暴力是犯法的吗家庭暴力是犯法。 家庭暴力实施者对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经常以打骂、捆绑等,从肉体、精神上摧残、折磨,情节恶劣的,构成虐待罪,应处2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管制;引起被害人重伤、死亡的,处2年以上7年以下有期徒刑。家庭暴力实施者使用暴力公然贬低其
6,756 2022.04.15 -
01:10
家庭冷暴力如何离婚遭遇家庭冷暴力时可以协议离婚,也可以诉讼离婚。 1、采取协议离婚的方式,夫妻双方自愿离婚的,应当签订书面离婚协议,并亲自到婚姻登记机关申请离婚登记; 2、无法协议离婚的,可以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提起离婚诉讼。人民法院审理离婚案件,应当进行调
5,210 2022.10.05